求你们了,让朕当个昏君吧_第一百二十二章:论千古昏君,给小舅子封个侯爵?【求月票】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一百二十二章:论千古昏君,给小舅子封个侯爵?【求月票】 (第4/6页)

户部的账目打理的相当好,比之前任李芳都不遑多让。

    所以在此刻,他只是稍稍犹豫了一下,然后道:“宋大人应该知道,进入我面见陛下,是确定此次殿试的考题吧。”

    “自然知道啊。”宋公文点了点头。

    这段时间科举考试,可谓是近些时间最重要的事情之一了。

    连内阁也在处理相应的一些事件。

    毕竟这关乎朝廷选拔人才,是无论如何都马虎不得的。

    当即,他继续道:“怎么样,陛下钦定了哪个考题,王大人是准备要将考题交由内阁进行最后的审查吗?”

    一般而言,科举考试的考题,那是相当重要的,乃朝廷最重要的机密。

    除内阁成员和皇帝之外,几乎谁也不能泄露。

    而正好。

    宋公文是内阁大学士。

    殿试考题的审查,他也是要负责的。

    因此问这种事情,并不算逾越了规矩。

    “陛下是钦定了,可这考题吧...”王伦叹了口气,然后看了一眼四周,当即道小声:“陛下确定的考题是:论千古昏君!”

    此话一出,宋公文当时就震惊了,忍不住瞪大眼睛。

    “没错,这是陛下亲口所言。”

    王伦道:“陛下说,此次殿试考题,只能是这个,要求内阁通过。”

    对于这位国丈的震惊,他也在预料之中。

    说实话。

    这样的考题,无论换做是谁,怕是都会震惊的。

    所以他此刻继续道:“宋大人你说,陛下出此考题,到底是什么意思啊?”

    宋公文也在沉思,因为这个所谓‘论千古昏君’的考题,完全不符合常理啊。

    历朝历代,不说这样的考题,就连类似的都没有。

    因此现在的他一时半会儿也有些回答不上来。

    但宋公文可以确定的一点是。

    当今陛下,乃是真正的千古圣君。

    但凡一句话,一个眼神,那都是有深意的。

    而科举,关乎重大,陛下这样的明君,肯定不会乱来。

    由此可以推测,事情并没有如同想象中的那么简单。

    此刻,在心中经过仔细思考之后,当即道:“王大人,我想我已经明白陛下的意思了!”

    明白陛下的意思了?

    王伦闻言,眼中露出些许迷茫。

    “陛下以论千古昏君为考题,意思非常简单,那就是让举子们,列出史书上那些昏君作为,然后给自己,给朝廷作为警示作用啊!”

    宋公文道:“王大人你想想,陛下如今才登基三年,虽然做了很多事情,但毕竟还年轻。”

    “陛下呢,是想要做出一番千古伟业的,可陛下肯定也担心,自己某个决定会出问题,所以让那些举子们,总结那些千古昏君、还有亡国之君的所作所为,以此为教训。”

    “这样一来,以后陛下就可以引以为鉴,更好的试着如何成为一位明君啊!”

    这句话。

    让旁边的王伦眼神迷茫,不由道:“可这些事情,我们这些臣子也可以做啊。”

    “再说,陛下想要成为一位明君,只需要学习史书上那些明君的做法,不就行了吗?为什么还要多此一举,特意作为殿试的考题呢?”

    说真的,他的确非常不理解。

    同时也觉得,这宋大人的说法有些夸张了。

    即便陛下要成为一位明君,完全用不着大费周章啊。

    只是这时候,宋公文却直接摇了摇头,认真道:“王大人啊,你还是太浅薄了,不明白君心。”

    “王大人,你我这些都是做臣子的,在官场混迹多年,怎能不明白呢?陛下之所以亲自拟定考题,是想要选拔自己想要的人才。”

    “而这种人才,必须要直言不讳,而举子们呢?各个都很年轻,所谓年轻必然气盛,当陛下询问问题的时候,才能不顾及一切说出来。”

    “论千古昏君,说是论千古,但实际上,是陛下想要听听天下举子们,对于自己的看法。”

    “毕竟,陛下也是君,举子们在答题的时候,也会有意无意将那些昏君与陛下相比。”

    “而陛下呢,就可以通过这种方法,对自己进行反思!”

    说到这里,宋公文继续道:“的确,看起来这种事情我们也可以做,但问题是,若陛下真让我们说,但确实敢直言不讳吗?”

    这一席话。

    让王伦低下了头。

    因为他觉得,宋公文说的确是有道理。

    举子们个个都年轻,没有经历过官场的历练。

    虽然少了经验,但难能可贵的,是在与敢说话。

    陛下居然要论千古昏君,自然是要听这些敢说话的举子们。

    当然,王伦更为在意的,是宋公文说的另外一点。

    那就是陛下,想简拔自己要的人才。

    也可以理解为。

    陛下,要在新朝构建属于自己的班底了。

    这没什么,因为历来新帝登基,几乎都会这么做。

    而当今陛下,在登基的这三年,除了李芳外,也没动过任何朝廷重臣的位置。

    如今此次科举殿试,也是一个机会啊!

    当然。

    王伦更为在意的。

    是对方开口,说陛下要对自己反思...

    这就让他又有些奇怪了,不由道:“宋大人,可陛下现在才登基三年,还年轻,为何需要论千古昏君,进行反思呢?”

    宋公文想了一下,当即说出心中的想法,道:“王大人,这与登基多久,年不年轻没有任何关系,身为一位帝王,无论何时都必须要审视自己的所作所为。”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