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唐天字七书_第159章 骁果北归终为逆,杨暕至死犹猜疑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159章 骁果北归终为逆,杨暕至死犹猜疑 (第2/2页)

又怯懦无能,初一听到要造反,他竟然惊惧交加,心神失守之下,他的脸色立刻变了,全身冷汗直冒。

    造反,这可是杀头灭族的大罪。

    他不过是个浪荡轻薄公子而已,要说造反,他压根就没有考虑过。

    但骁果叛乱,已是箭在弦上,不可不发了。

    到了这个地步,已由不得宇文化及推辞,他想干,就可以干,不想干,也必须干。

    于是,他被强行推荐为造反的头子。

    司马德戡是个老成之人,也是知兵之人,现在骁果虽然群情激愤,saosao然想要北归,但为了防止出现意外的情况,他决定在干柴之上再加一把烈火,

    于是,司马德戡想到了一个妙计。

    他找来一个素来为骁果信任的医生,威胁他说:“君是良医,国家任使,出言惑众,众必信。君可入备身府,告所识者,言陛下闻说骁果欲叛,多酝毒酒。因享会尽鸩杀之,独与南人留此。”

    这种逼人上梁山的做法,虽然简单,却非常有用。

    当此人心浮动之际,这种谣言可能是真实的,也可能是虚假的,但已经没有人在意,也没人再去辨识,他们只选取自己相信的事情去信任。

    骁果听到这个消息之后,群情激动,递相转告,局面再不由杨广,也不由任何人控制。

    司马德戡看到民心可用,终于和骁果摊牌,要率领他们造反。

    骁果们已经没有别的道路可以选择,他们全部拜伏在地,对司马德戡表示效忠说:“唯将军命。”

    于是,谋反正式开始。

    这是一场巨大的阴谋,既然是阴谋,刚开始时大抵偷偷摸摸,遮遮掩掩,当然也还需要里应外合。

    江都城内,当天夜里,城门虽关,却不上锁钥,以等待叛军入城。

    当夜三更,司马德戡于东城内举兵,响应者达到数万之人,声势浩大,情势可观。

    这种人喧马叫的混乱场面,很快传到宫中,杨广心中惊疑,他觉得有人在造反,于是,他说了一句经典名句。

    他对萧皇后说:“得非阿孩邪?”

    杨广口中的阿孩,是他的第二个儿子齐王杨暕。

    元德太子杨昭死后,他本来是最有希望成为皇太子的人选,但他过于自信,并且锋芒毕露,这触了杨广的逆鳞。

    因为杨广地位本来就不正,他有杀父屠兄之嫌,才得以荣登大宝。

    这件事,虽然经过杨广持续的高压和肃清,现在已没人公开评论,但却成为杨广心中一根拨不掉的刺。

    齐王杨暕自以为稳居太子之位,开始变得目中无人。

    并且,他在二三件小事上,接连违逆了杨广的心意,这让杨广心中颇有顾忌和猜疑,他怕这个儿子也步上自己的老路,迫不急待地想要以非正常方式登基。

    杨广当机立断,找了个理由,废黜了齐王杨暕。

    杨广总计只有三个儿子,第三子赵王杨杲当时还是小孩子,并且是侧妃所生,皇位传嫡不传庶。

    于是,杨广大对群臣说道:“朕唯有暕一子(萧皇后只生二子),不然者,当肆诸市朝,以明国宪也。”

    齐王杨暕虽然留得一命,但他的政治生涯却嘎然而止,从此,他被边缘化,再不掌握实权,杨广下江南时,他也被带到江都。

    时间虽然流逝,杨广对他的防备之心,却从来没有减弱半分。

    齐王杨暕府的护卫,杨广特意挑选一些老弱之兵士,聊以充充人数而已。

    杨广这次听到城内宫外一片喧嚣,颇有不宁之意,杨广以为是齐王作乱,才发出了出这种感慨。

    生于帝皇之家,在权力面前,亲如父子,也视若仇敌,互相防备,互相猜疑,可见人类天性之凉薄,利字当头,真是无可如何。

    一生太短,实在是各生各命,各自欢喜就可以。

    虽然不是齐王杨暕作乱,但确实是骁果在叛乱。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