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唐天字七书_第159章 骁果北归终为逆,杨暕至死犹猜疑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159章 骁果北归终为逆,杨暕至死犹猜疑 (第1/2页)

    骁果北归之事,已经公开化了。

    由于缺乏绝对的领导和谋划,这件事情一传十,十传百,骁果之间,转相招引,参与的人数过多,过滥,最后,他们北归之事,已经失去控制。

    骁果们竟然在坊间公开谈论逃归北方。

    这当然是谋反的重罪。

    虽然公卿大臣在杨广面前选择性失言,杨广乐得做个糊涂的皇帝,但骁果北归既然已是坊间传闻,那宫中当然也有消息灵通人士知道。

    不过,如此严重的罪行,也并不是每个人都愿意去,或是能够去告发,绝大部分人,在这个时间,都选择闭口不言。

    杨广彻底成为独夫,隋朝完全了。

    但总会有第一个吃螃蟹的人。

    她是一个宫女,也是个懂事的宫女,作为后宫中的一员,她先将此事告诉了萧皇后,萧皇后并不反对,她对这个宫女说道:“任汝奏之。”

    向杨广告密的行为,引发了极为严重的后果。

    杨广认为宫女身份微戝,这种重大的事情,不是她一个小小的宫女应该掺和,立即将其斩首。

    这其实也是一种间接的警告,想让骁果们见机就收。

    但这种警告被视为软弱,骁果北归的密谋越来越急。

    甚至后宫之中,即使身份微贱的人,也知道事情的真相,萧皇后也收到了宫人很多的告发。

    但萧皇后却淡然地回复她们说道:“天下事一朝至此,无可救者,何用言之,徒令帝忧耳!”

    自此之后,世间真实情势,再无人向杨广进过一言。

    萧皇后毕竟和杨广同床共枕多年,二人相敬如宾,杨广的心思,萧后非常明白,当大势已去,再无挽回的可能,那选择视而不见,就可能是一种理性的选择。

    既然命运,不在自己的掌握之中,那就将命运交还给命运本身。

    骁果北归已是箭在弦上,但阴谋家并不满足于北归了。

    宇文智及对司马德戡说道:“主上虽无道,威令尚行,卿等亡去,正如窦贤取死耳。今天实丧隋,英雄并起,同心叛者已数万人,因行大事,此帝王之业也。”

    宇文智及的话戳中了司马德戡的要害,前事不忘,后事之师。

    窦贤率领他的部下兄弟们逃亡,被杨广一道令下,全军死于北归途中,可见,只要杨广不死,他依然是这个帝国强有力的统治者。

    但在江都,情势却有所不同,骁果的力量就代表江都的一切,杨广反倒成了笼中之鸟。

    逃亡,是死路一条,造反,反而可能成为高收益的投资。

    司马德戡立即选择了造反。

    他知道自身的威望,并不足以掌控叛乱过后的局面,而宇文智及同样知道自己也不是做领头羊的料。

    他自小放荡行骸,不学无术,就好打群架,斗鸡走狗,蒸yin丑秽,做尽世间丑事。

    他的父亲宇文述认定他凶险犯逆,必然破灭其家族,一定会成为一个不孝之子。

    宇文述临终之时,甚至上表杨广,让杨广不要重用宇文智及。

    但宇文述一家,实在是杨广一朝最重要的贵戚,他们家很早就和杨广一同游玩,同进同退,已经深度捆绑,这种关系并不会因一句遗言而轻易被否定,在象征性地惩罚宇文兄弟之后,杨广重新重用了他们。

    但宇文智及知道自己的威望不足以领导这支军队,他必须另外推出了一个人。

    肥水不流外人田,他举目四望,当然是他的兄长宇文化及,足当此任。

    宇文化及比宇文智及要更够格。

    实际上,他在杨广一朝的地位,类似于当年杨玄感的地位,都是当朝一品家族的长子。

    但他们二者,也有显著的不同,如果说杨玄感可称为英雄,那宇文化及,可能连狗熊都算不上,他不过适逢其会,撞上了这个天大的机缘而已。

    但是福是祸,也很难说,德不配位,必遭其殃。

    当机缘来临时,因为宇文化及并无任何准备,本性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