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186章 你们确定这戏是我能演的?(2合1) (第1/4页)
文盲顶流:摆烂三年,火成巨星正文卷第186章你们确定这戏是我能演的?“……” 不难看出,李成没赶上单独宴请的机会,稍稍晚了那么一步。 懊恼之余也只好等晚上大宴。 对于没能第一时间更细致入微的感谢徐年,很是过意不去。 因为从徐年进组到杀青,他李成没有哪天不沾光的。 着实享受到了幸运光环笼罩。 他担心……他希望能多多拉近与徐年的距离,以便更好的享受到二大爷牌自动喂饭机。 当然,李成发四,绝不是想着影片杀青以后的每一天都是宣传重点,有无徐年会差一条街。 大概是从金曲奖之后,热度便始终围绕在徐年身边,不曾散开了。 偏偏徐年身上的热点素材又是那么多,让娱乐媒体记者眼巴巴。 然后,徐年就听电话那头的李成讲道:“下午碰个头吧。” “额外有点重要的事情需要聊一聊。” 生怕被拒绝,李成忙不迭的补充了关键:“跟你的新戏有关。” 听完,徐年下意识反问:“唐探3啊?” 李成直言:“什么唐探3,我疯了吧,2都没搞定,你那个文艺片!” “别问,问就是我还身兼青年优秀编剧。” 徐年笑着应声:“好好好。” 结束通话后,徐年念头转了转,倒也能理解为什么没从孟朝这里先听到。 大概率是青年优秀编剧李成想要插个队呗。 不然这么重要的事情,就算孟朝这反骨仔忘了,天悦董事长章雅薇也不会忘记。 不过,徐年转念一想,忽然发现自己接下来还挺忙。 9月份准备上‘湾区升明月’,要举办粉丝见面会,之后得抓紧拍完新戏。 上映不上映另说,至少要能拿到证,不然都不能参选。 怎么说呢,为了给华语影视更多的机会,金鸡奖规则改了又改。 比如从最初的两年一届改为每年一届。 又比如,报名时间会截止到颁奖前一个月。 要求仅限于在报名截止前获得公映许可……即拿到龙标。 对是否上映没要求,也不像一些国际电影节那样要求影片必须在电影节上首映。 通过规则的修订,原则上几乎不会错过任何好的华语影片了。 也不让任何好影片多等待。 某种意义上,也是告诉外界,影片质量不行就是不行,别拿任何理由来遗憾碰瓷。 毕竟……金鸡奖的调性其实蛮明确的,既不像华表那样专项,又不像百花那样大众。 讲究的是专业评选,充分贯彻‘学术、争鸣、民主’六字方针。 进一步贯彻‘六亲不认,只认作品’的原则。 五年前规则修订为每年一届之后,再也没出现过争议奖项作品。 任何一个奖项的获得者都是参选作品中最众望所归的。 完全杜绝端水。 假设影片质量优秀,完全可以包揽最佳导演、最佳故事片、最佳男主、最佳女主、 最佳编剧、最佳男配、最佳女配、最佳摄影、最佳美术、最佳剪辑等乃至导演处女作。 显而易见,至今为止没有这么叼的影片出现。 能做好一两个方面已是殊为不易,而且不仅仅是做好就行,至少还要比同期参选影片强。 总之,就这么说吧,现在已经有两部可参选影片的徐老爷都还得再拍一部文艺片保个险。 无论规则怎么变,因为从奖项注重的学术角度上来说,文艺片确实更有评选优势。 虽然徐年之前公开表示金鸡奖没有不允许商业片参选,但其实也算忽略了评选方针。 想拿这个奖的前提是与规则调性相匹配,而不是期待奖项做出改变。 额外的,在这个评选年度里,徐年准备了三部电影,某种程度上意味着他没有了退路。 如果这次拿不到金鸡影帝,下次也很难再提起什么兴趣了。 已经是拼尽全力了! 别的不说,让徐老爷这么喜欢给自己放‘年假’的人一年拍两部电影,都快让人玉玉了。 跟大多数文艺片没法像商业片那样票房大爆,从而赚不到退休金,毫无关系。 单只是徐老爷没有‘年假’了。 想着想着,徐年不禁暗叹,也不知道什么时候能赚够10个亿了…… ……… 抬头看到孟朝望过来的目光,徐年简单说了说,又问:“公司那边没找到合适剧本?” “有一些筛选后的名单,硬要说合适的话,好像还真没有。”孟朝回答。 转而解释道:“公司现在设立了影视大事业部,主要囊括编剧、演员、摄影、剪辑; 也有知名编剧加盟,剧本判断能力还是有的,也有安排内部自创剧本。” 听完,徐年随口讲了句:“这样很难避免故意否定吧?” 孟朝回答:“有这种可能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