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档之1995_第101章:国内反应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101章:国内反应 (第2/3页)

你们就说,咱普通人哪有这机会?”

    “凭本事在挣来的,你要觉得自己行,先在国内炒炒股试试?”

    “说起炒股啊,我邻居家有个小子,就是看了这苏杭的事迹,也跑去开了户,这才一个月,听说两万多块本金就赔了五六千。”

    “不都在报道股市大涨么,怎么还赔那么多?”

    “好像是那电视厂降价促销闹的,具体咱也不懂,说什么降价影响预期,股价回调牵累大盘。”

    “其实吧,这参商在他那新小说里把道理都说明白了,就两个字,‘风口’,人家从去年开始,那期货,还有股市,再到这次,都是‘风口’,他抓住了,就赚了大钱,咱们这些睁眼瞎,就只能老老实实挣几百块工资。”

    “呵,老王这一下就说明白了,听说那参商考个试都能次次一堆满分,这就不是普通人,我孙子……也高二了,说起他那学习成绩,唉,我一想起就想再把他打成孙子,人比人真是该扔。”

    “看看这篇,说是那雅虎专门邀请了苏杭过去帮着宣传,要不然都不能有那第一天的高股价。”

    “是啊,这份报纸,还有照片呢,小伙子站在一群洋鬼子中间还挺精神,诶,这……中间怎么还有个中国人?”

    “谁啊,我看看?”

    “刚我就看到了,是那什么雅虎的创始人,姓杨。”

    “怪不得。”

    “……”

    钟长林正津津有味地听着周围人东拉西扯,忽然被人碰了碰肩膀,扭头,是一个戴眼镜的中分头男子,三十岁左右,正看着他手里摆样子的那份《商海》:“老哥,这本……你要吗?”

    钟长林疑惑低头,才发现一旁本来厚厚的一摞《商海》,不知何时已经被人拿光,只剩下手里这一本。

    顿时意识到,某个少年在美国的动静,其他不说,至少,再一次刺激了《商海》的销量。

    钟长林因此再次想到了上个月就生出的一个念头。

    环环相扣。

    少年没怎么刻意,但,从江东电子到斯高柏,从水星资本到雅虎,又从《时代》采访到《商海》大卖,如同一条条丝线编织成的一张网络。

    牵一处动全身。

    见男子还巴巴地看着自己,钟长林回过神,把手里的《商海》递过去,还忍不住追问一句:“老弟这么晚才卖?”

    今天都四月半了。

    月初发行的《商海》,虽然销量还在持续增长,但不同于上个月,大部分人都在第一旬里买入了这本杂志。

    “我单位阅览室有,本来是借着的,”男子也不隐瞒:“不过,看了早上的新闻,觉得还是自己买一本收藏一下。”

    钟长林想到另外一件事:“为了《大风》的话,将来,可以买合订小说啊?”

    “那肯定不能错过,”男子道:“但我觉得,参商和博艺关系那么深,这上面……或许还有其他真东西。”

    钟长林点头:“这啊,倒是真的。”

    说着还想起少年离开前和他聊过的一些事情,说是接下来,还有大动静,足够让《商海》加一次‘大餐’。

    钟长林也知道,是关于互联网。

    最初还没有什么感觉,但,就看这雅虎,上市第一天市值就能上到13.9亿美元,钟长林就意识到,显然,这又是一个很大的‘风口’。

    毕竟,其他人只看到了雅虎的市值,钟长林却注意到,这家互联网公司,过去一年的营收,才160万美元而已。

    收入只有160万美元的一家公司,市值13.9亿美元,乍一看,其中水分也简直上天了。不过,换一种角度,这恰恰又证明了互联网产业的成长性。

    就是说,某个少年,再次押对了。

    看着中分头男子去付钱,钟长林想着事情,又旁听了一会儿周围的议论,便往回走。

    其他人周末没什么事情,钟长林今天可有不少安排。

    不过,刚回到家,恰好准备好早饭的妻子就说起,刚刚有人打电话过来,是文旅厅一个新乔的处长。

    乔界。

    难道是为了杂志的事情?

    少年离开前也说了,想要做两本杂志,随便玩票的那种。

    来到电话旁,钟长林给乔界拨了回去,那边很快接听,一番寒暄,才知道,并不是为了杂志的事情。

    而是有人邀请。

    另外一个姓钟的,钟鸿迁。

    钟鸿迁找自己做什么?

    钟长林第一时间想到了今天一群媒体的报道,难道是为了这个?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