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086章:第二件事 (第1/2页)
回档之1995少年游第086章:第二件事郑戍明被苏杭忽悠的一愣一愣,但到底很快清醒过来,并没有放弃自己的小厅官,跟随某人下海去打天下的意思。 还再次笑骂了几句。 然后,第一件事说完,就提起了第二件事:“‘风口’的文章之外,还有一个,苏杭,有人拜托我问一问,那个,你为什么要买那两只电视股,具体想法是什么?” 刚刚脑子动的有点多,突然转到这里,苏杭一时间没反应过来:“电视股?” 郑戍明点头,更直白了一些:“你为什么会看好国内的电视产业,我是说,那两家电视厂商,你怎么会认为他们的股价会上涨?” 郑戍明问的更具体了,苏杭也回过神,笑起来:“郑伯伯,是哪家让伱帮忙问的,第一,还是第二?” 之前买入电视股的时候,各家相关行业股票都处在最低点,一方面是大环境的原因,另一方面,还有电视行业本身的诸多问题。 苏杭买入一大批股票,其中以两只电视股领衔,正常逻辑,显然就是非常看好。 然而,即使是那些电视厂商,大概都不太明白,苏杭为什么会看好自己,进而大手笔买入自家的股票。 因此才有了当下郑戍明的一问。 因为某个少年作家买入了股票,并不代表行业的问题就已经解决,显而易见,对方让郑戍明出面,希望得到的,恰好就是解决问题的方法。 少年这么说,郑戍明尴尬笑了下,却也没有直接回答,而是道:“上面也一直关注着国内的电视产业,你之前既然买了电视股,应该也明白现在国内的电视行业现状……其实,没那么好。” 苏杭微微点头。 当然了解过。 国内的电视产业……就说电视股,年初时之所以达到最低点,一方面是大环境使然,另一方面,也是行业本身遭遇了困难。 就说出口。 因为出口的快速增长,导致去年不少国家都对中国电视发起了反倾销调查,并且做出了限制。 至于国内,因为厂商太多,再加上盲目扩产,积压的情况同样很严重。 苏杭想到这里,又记起了一个问题,看向郑戍明道:“进口电视的关税……应该是要降了吧?” 出于行业保护的原因,过往很多年,国内一直对进口电视品牌收取高额关税,苏杭记得之前看到的数据,根据尺寸不同大概是60%上下,这还是93年底经过调整的结果。93年以前,进口电视机关税税率高达100%。 然而,高额的关税,并没有阻止海外电视品牌的流入,反而导致了走私猖獗。 这一点,苏杭去年也有看到数据,还是一家公开的行业媒体所报道的数字。明面上,国内每年进口电视机数量是50万台左右,看似不多,但实际上,通过非法渠道流入国内的海外电视,可能是500万台级别。 这些没有交税的海外电视机进入国内,价格也可以想见。因此反而对国产电视产生了更大的冲击。 如此背景之下,降低关税,也就成了一个大概率的选择。 郑戍明没想到眼前少年会这么敏锐,倒也没有否认,点头道:“具体不知道什么时候,但今年肯定会再做一次调整,另外,一些海外厂商,也都已经执行或者筹划直接在国内建厂,到时候,国产品牌的压力会更大。” 苏杭听完,想了想道:“郑伯伯,你是想问我……对于当下局面,有没有什么具体办法?” “是啊,”郑戍明说着,还再次强调:“你要是不看好国产厂商,为什么还会买电视股?” 苏杭想到本该发生但一直没有动静的电视行业价格大战,表面斟酌片刻,才说道:“郑伯伯,我觉得这件事不应该问我,因为是很简单的一件事。” “你别卖关子,仔细说说。” “拼价格呗,”苏杭道:“现在的情况很明显,面对海外品牌的入侵,国产厂商就只能通过价格优势,迅速占领更多市场。呵,说起来,我私下里还特意悄悄了解过,就说彩电,咱们的国产厂商,在有关税保护的情况下,售价竟然也并不比松下、索尼那些大牌子低多少,说真的,这都有点耍流氓了。” 郑戍明倒是不知道这个,却是下意识道:“哪有你说的那么简单,国内厂商……也不容易。” “应该是核心元器件上受到海外限制太多吧,这个,我既能理解,也不太理解,”苏杭道:“这么多年了,他们也该上进一些,而不是懒惰地直接从海外进口各种配件,组装一些,就到市场上捞钱。说到这里,郑伯伯,我之所以购买那两家电视股,其实还有一个原因,你想知道吗?” “什么?” “其实,并不是他们有多好,”苏杭道:“只不过,因为我预感到,接下来的市场竞争,首先就会淘汰国内那一大堆二三线的电视品牌,只有最头部的几个,凭借成本和渠道优势,再加一点‘大而不倒’,相对的,反而能脱颖而出。” 郑戍明听少年轻描淡写地描绘出一副堪称惨烈的行业最终图景,即使不管着那一摊,还是有些心惊,甚至不愿相信地反问:“你确定?” “走着瞧就是了。” 郑戍明表情闪了闪,很快接着道:“你这想法……嗯,抽时间……别,别抽时间,就这两天,你给我写一篇分析文章出来,我要带回京城。” “郑伯伯,我其实懂得不多,能瞎掰的就刚刚那几句。” “不许推脱,”郑戍明表情严肃道:“必须写,要不然我收拾你。” 苏杭:“……” 这就不讲理了啊。 见少年无奈表情,郑戍明放缓一些,说道:“现在的大环境……你也知道,电视行业真要像你说的那样,又得有多少人没了饭碗,你小子,这是大事。” “郑伯伯,我知道这是大事,”苏杭道:“不过,这其实也是必然的‘大势’,趋势的‘势’,实在要说的话,就只怪国内那些厂商以前太安逸了,如果他们能更用心一些,更精进一些,努力在技术和成本上下功夫,接下来的市场博弈中,肯定能活下来,而且会活得很好。现在,局面已经是这样了,他们就算是后悔了,想要做出改变,也太晚了。” 郑戍明一时沉默,端起面前有些凉的茶水喝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