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一四九章 再致仕 (第1/2页)
征蜀大军出兵的前一天,洪武四年春正月丙戌(初二),李善长罢,汪广洋为右丞相。 自从去年七月底杨宪伏诛,朱元璋总揽锦衣卫的前身、亲军都尉府(及仪鸾司)以来,朝廷之内,尤其是身居高位者,不仅是刘基有「狡兔死,走狗烹;飞鸟尽,良弓藏;敌国破,谋臣亡」的疑虑,大公爵李善长也有见好就收的想法。 此番被朱元璋再进爵,由原本「宣国公」进封「韩国公」,还特别为自己说项: 「左丞相李善长虽无汗马之劳,然事朕最久,供给军食未尝缺乏…,宜进封大国,以示褒嘉。」 虽然比起魏国公徐达的食禄五千石,自己的四千石不是最高,但比起此次所封六个公爵的其他四公,食禄都仅三千石,也是次高。 武将如同「走狗」追着狡兔,目前狡兔仍在,所以走狗未烹;而后勤文臣便如良弓,等到飞鸟已尽,再走便迟了。 况且,那个后来(两次封爵差十九天),才补封诚意伯的军师谋臣(刘基),在敌国未破前,便已低调、低调、再低调,只愿食禄二百四十石,这还不明显嘛! 不仅是刘基的表态很明显,食禄二百四十石?与其他封爵的千石相比,这便是朱元璋对功臣们,很明显的「意思表达」了。 读书人大都知道,当年所谓「汉初三杰」的故事,朱元璋把刘基当作张良,这是谁都知道的事,自己也认为如「萧何」一般地辅佐着朱元璋,而早逝的常遇春,比起徐达,打仗最强悍,邀功也最有力,更像是当年的韩信。 先前便告病休养的李善长,等封赏事宜告一段落,便向皇帝朱元璋告疾「致仕」,回家乡临濠府养病。 朱元璋也是明白人,知道李善长也是「知所进退」的人,便予以同意。 但表面上仍做得极为漂亮,「赐临濠地若干顷,置守冢户百五十,给佃户千五百家,仪仗士二十家」。 全天下都看到了吧,我朱元璋可没亏待开国功臣啊! 不过,李善长此时会提出「致仕」的请求,主要还是朝中大多自己人。 回锅的汪广洋,过去一直在自己手下做事,算是心腹之一,虽还没恢复原职「中书省左丞」,但接替「伏诛」的杨宪原来之位,担任右丞。 而在汪广洋之下,还有自己真正的心腹:胡惟庸,担任中书省参知政事。 况且,自己在朱元璋心中,也是有地位的;自己告病还乡,此两人不就升迁上来了吗! 果然,右丞相徐达升为左丞相,「右丞」汪广洋直接跳升为「右丞相」,平章政事就挂着给已逝的常遇春;而参知政事胡惟庸,则也跳过右丞,直接升为左丞。 ……… 而另外一个「大公爵」,也是大明朝内「最大」的公爵、魏国公徐达,虽然是朱元璋的老同乡、青梅竹马,但也不过是追逐狡兔的「走狗」,必要时、也得「烹」了。 徐达心知,自己与皇上的交情,以及事事屈附的态度,虽不至于「走狗烹」,但是朱元璋讲究体制,「王爵」仅封给姓「朱」的皇族,「异姓王」则只能追封,像常遇春一样,死后追封为「开平王」。 自己已受封最大国「魏国公」爵位,此等功勋在大明朝中,已经「高」到不能再高了;自己虽不年轻,但还想好好地活着,可别做着梦去想那封王的事儿。 现下,最难捉摸的狡兔「扩廓」,已遁至漠北,仅剩不自量力的蜀夏,以及地处边疆的云南,也是该「退休」的时候了。 诶!「致仕」被李善长抢先一步用掉了,再跟着用「致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