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为天地立心_第一零七章 算账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一零七章 算账 (第2/2页)

大,把过去大元朝时期,「右」比较大的惯例改过来。

    所以右相国李善长改为左相国,原本左相国徐达则变为右相国,其他官职都比照办理。

    这也不是重要到需要去「革」的事情,不过所有的官方印信、文件、门匾,要改换的还真不少,实在有些怀疑朱元璋是左撇子。

    接着,改太史监为太史院,设院使正三品;同知正四品;院判正五品;五官正,正六品;典簿、雨旸司、时序郎、纪候郎,正七品;灵台郎、保章正,正八品;灵台郎、保章副,从八品;掌历、管勾从九品。

    当然是以原来的太史(监)令刘基为太使院使,正三品。

    刘基向来不求官,只做事,做与自己大志向的有关事。

    倒是朱元璋也一路挺着,继续给他升迁,不然官位太小,各处走动也不方便。

    而且,还对侍臣说过:「吾自起兵以来,凡有所为,意向始萌,天必垂象示之,其兆先见。故常加儆省,不敢逸豫。」这都得靠刘基,懂天文星象、易经奇门才有办法啊!

    再接着,当然是犒赏有功将士们了,反正近几年岁收丰富。

    在进攻苏州之时,大将军徐达便定出赏格,阊门、胥门之战,已先印帖给付获功者。等到大军还建康,便奏请加赏,包括最后总攻击有功绩者。

    既然打胜仗,还并吞了另一个鱼米之乡「吴地」,以后岁收更多更丰,朱元璋当然都同意,全部依照大将军所定赏格,克苏州将士有功者,依照赏格给付等额白米。

    而将领们奖赏更丰,徐达彩缎表里十一匹,常遇春十匹,胡廷瑞、冯国胜各九匹,汤和、曹良臣各八匹,廖永忠、华高、康茂才各七匹,薛显、赵庸、张兴祖、梅思祖各六匹,指挥人五匹,千户人四匹,百户人三匹;军人米一石、盐十斤。

    更封赏有功将领,封李善长为宣国公,徐达为信国公,常遇春为鄂国公等等。

    当然,战死的也都有加封,且还立庙祭祀。

    朱元璋对礼官说:「自古忠臣义士,舍生取义,身殁而名存,有以垂训于天下后世…。自昔忠臣义士,必见褒崇于后代,盖以励风教也。宜令有司建祠肖像,岁时祀之。」

    可能朱元璋认为,给刘基的官职不够高,尤其官阶官衙制度建立了,一品压着二品,二品抵制三品…。

    十月初九,壬子日(1367/11/1)

    设置御史台及各道按察司:御史台设左、右御史大夫,从一品;御史中丞,正二品;侍御史,从二品;治书侍御史,正三品;殿中侍御史,正五品;经历,从五品;都事,正七品;照磨、管勾,正八品;察院监察御史,正七品。各道按察司按察使,正三品;副使,正四品;佥事,正五品;经历,正七品;知事,正八品;照磨,正九品。

    以朱元璋的老乡、老将,汤和为左御史大夫,胡大海同乡的老将,邓愈为右御史大夫,,李善长、徐达、常遇春等人都是一品,两人基本上是挂名在御史台,当个从一品官。

    而原本浙东四贤的刘基、章溢,为御史中丞。

    刘基仍兼任太史院使,太史院使仅是正三品,御史中丞则是正二品。

    其实,这是对着李善长来封的,李善长左相国是正一品,朱元璋至少让刘基的官位不要相差太多。

    朱元璋又对汤和、邓愈说,你们是武臣,而居文职(御史大夫),一定要向儒者(刘基)多请教云云,汤和、邓愈当是然顿首叩谢。

    果然,岁收丰富后,钱多好办事,给的赏格也提高许多。

    攻下吴地的这笔帐,怎么算都划算。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