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十二章 师徒说道 (第1/2页)
“同样的问题也在儒门之中出现,中古之时,那位被后世尊称为至圣先师的儒门祖师爷,有七十二位贤人弟子。这七十二位贤人,个个不凡,哪怕是后辈学生里在书籍记载中常常闹出笑话的端木赐,也曾经做过存鲁,乱齐,破吴,强晋,而霸越的壮举。” 王安之听到这里,也是恍然,是啊,在儒门典籍中有点鲁莽典型的子贡,后人曾经说过子贡一使,使势相破,十年之中,五国各有变。 但是王安之细思了一下,提出了自己的问题。 “那相比之下,同样都是显宗名门,为什么佛宗传承比道门好呢?我也曾听闻,佛门禅宗,当年祖师东渡而来,有连出六祖之盛况,甚至在六祖之时,非但没有衰落,更是弟子大德众多,其中“嗣法”多达四十三人,开宗立派的都有五人。还有弟子突然想到,同样是道门,为什么龙虎山传承比其他的几个道门宗派强呢?” 元元子略带赞赏。 自己的这个徒弟在修行的天赋上算不上特别好,但是他有一双一眼看穿本质的眼睛。 他问的问题直截了当。 直接把自己这一套问题里的核心关键给问了出来,如果回答不好,自己的这一套学说就是充满矛盾,无法说服别人。 “对于这一点,我卖一下关子,要之后再说,甚至等下我可能就不说。等我现在把整个思路和你说完,你在来看看,为什么是这样。” 王安之恭敬点头。 今日之收获,比他在学堂多日苦读所得还要多。 元元子不提修为如何,单他的这番见识,必定也是这世间一等一的,而他这等站在修行之山上的人,他对明法境的认知,必有一番道理所在。 “我把这一切的原因,归结到一个症结,那就是合适与否。” 看到王安之疑惑的表情。 元元子笑了。 “是不是感觉,怎么说来说去,又回到事情原来的地方了,你问我为什么合适,因为他们合适。” 还不等王安之说什么,他继续说道。 “至圣先师当年周游列国,历经千难万险,有无数前辈高人,权臣贵族想给他个好看。弹尽粮绝,穷途末路,他的那个修为,都如一只丧家老犬,你说跟着他到最后的弟子,是如何的?对他的学说大道是何种态度?他的弟子都是相信他的学说,跟在他的左右。而当年三丰真人,重阳真人,亦是如此。三丰道人当年号称荡尽群魔,甚至有人称呼他为荡魔天尊,你说他的弟子如何?但是现在,武当道门如日中天,朝廷尊他,百姓敬他,无数人蜂拥而至,这么多人拜入武当,但是他们相信的是武当的道吗?还是武当的拳头,亦或是武当的权势?” 王安之沉默。 “这或许是守业与创业之比?但是与明法何关?” 王安之的眼睛亮的吓人。 在这一刻。 他感觉自己似乎明白了一些。 元元子不作回答,只是问了一个问题。 “重阳真人与三丰真人,你觉得谁道法高?” 王安之听了。 一下子脑海中思索起来。 重阳真人与三丰道人,都可以说是力压天下的人物。 如果单论修为,那必定是三丰真人高。 必定三丰真人比重阳真人晚出生了几千年。 这数千年的岁月,对于修行来说,发展不是几里路可以形容得了的。 但是王安之知道,元元子问的不是这个。 他说的是道法。 重阳真人从道门的贡献上来看是如今道教最大的几门分支全真道的始创人。 在大明帝国,还被尊为道教的北五祖之一。 他那七位出名的弟子,在道教被称为北七真。 重阳真人揉合儒家和道、释的思想,主张三教合一。声称“儒门释户道相通,三教从来一祖风”。 全真道内以《道德经》、《孝经》、《般若波罗蜜多心经》三教经典为必修经典,认为修道即修心,除情去欲,存思静定、心地清静便是修行的真捷径。所以,全真道不崇尚符箓,不事黄白炼丹之术。 当年他与他的几位弟子,都是靠着一手朴实无华的道术,威震天下。 至于三丰道人,或许因为距离现在时间近,那可是名气更大了。 传说之前那位大明天子,曾经三次出游天下,两次的原因就是因为三丰道人曾现身与此。 明天子逢年过节都会让武当所属地的官府送上一封厚礼,作为给老仙人的贺礼,由此可见他的地位。 三丰真人主张三教合一,认为:“古今有两教,无三教。奚有两教:曰正,曰邪。奚无三教?惟一惟道。一何以分?分何以三?盖自有孔、老、牟尼,乃至有孔、老、牟尼,虽至有孔、老、牟尼,仍非有孔、老、牟尼。孔、老、牟尼,皆古圣人。圣人之教,以正为教,若非正教,是名邪教。”他流传至今的《打坐歌》称“仙是佛,佛是仙,一性圆明不二般。三教原来是一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