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 选择 (第2/2页)
都有各自的办法,来提高筑基的水平,比如道宗的那个武当道门,他们就认为筑基是一切修炼的基础。武当道门认为筑基是初功,在于寂灭情缘,扫除杂念。其入手功夫仍是打坐,打坐之中,最重要的是凝神调息,以暇以整,勿助勿忘,功夫即会日长。因为凝神调息在于心平气和,心平则神凝,气和则息调。心平,平字最妙。心不起波叫做平,心执其中叫做平。平即在此中,心在此中,乃不起波。所以你小子如果入了武当山的话,入门第一件事情就是修行打坐的功夫。” “各门各派都有各自的方法,至少在这么多年的实践中,这些办法都有一定的效果。” 看着疑惑的王安之,元元子直接说:“你有什么问题,直接问吧!” 王安之问道:“既然如此,那为什么太原王氏和师尊都没有教我相关的东西呢?” 元元子笑了一下,表示赞赏,“你问的问题不错,说明你确实是在思考。之所以你们家族和本座不教你相关的东西,原因也很简单,因为各宗各派的办法只适合学了他们的人。” “就比如说道门是打坐,佛宗也是打坐,但是双方的打坐是完全不一样的。道门无论是哪门哪派,说是打坐,更多的是练气吐纳,他们更加重视的是通过打坐来改善体质,来提升人的精、气、神,最后让人得道。他们是通过打坐来进行生理方面的改变,来改变人的生命层次。而佛宗的打坐就不一样了,可以用禅定来形容他们的打坐,与道门相比,佛宗则比较重视人精神与思维方面的修炼,相信通过纯思维上的改变,来提升人的生命层次。你说两种路子都不一样,怎么选择呢?” 王安之听了,还是又疑惑。
“太原王氏的宗派路子众多,但是师尊你可是道门的啊!” 元元子翻了个白眼。 “穿道衣叫真君的就一定是道门的了?你如果走和我一样的路以后能超过我?” 眼神之中充满了一种关爱智商有缺陷少年的感情。 王安之有点受不了元元子的直白。 只能强行转换话题。 “师尊,那究竟什么叫合适呢?” 元元子听了,倒是没有直接回答。 却讲了一个故事。 “合适这个说法,各门各派各家学说都有各自的观点,相信你也已经看过了。” 王安之听了也是点头。 说实话。 大明帝国对于一些东西讲究封禁管理,但是对于修行理论的讨论倒是非常的开放。 只要你有一部天仪,就可以看到光网上汗牛充栋的学术研究。 对于明法之境的合适之说,更是数不胜数。 或许是这个境界足够低。 因此能指点江山的人也是实在的多。 这也导致王安之看得越多,越摸不准头脑。 “我只是说一下我的观点。现在学术界的风气有一点不好,那就太复杂化了。有时候有些东西,复杂那是正常应该的。但是你一个修行下品境界的玩意,有这么复杂吗?” “我只是讲几个历史。道门历史上有几位大宗师,他们的山门就算到今日还是道门的最大几个山头。比如武当山的那个,比如龙虎山上的,还有峨眉山,你会发现一个很有意思的事情。那就是他们刚刚开山立派之时,即使宗师收徒很少,但是每个都能成一番气候。就比如武当的那位三丰真人,收了七个弟子,但是那七位弟子都成为了天下间第一流的人物。但是等到山门变大了,弟子更多了,反而一代之中少能出几个这样的人物,这是为何?” 不等王安之回答。 元元子自问自答道。 “是开派大宗师修行见解实在高深,修行实在非凡吗?但是就以武当为例,这万载以来,出过数次能称之为天下前五的大宗师,他们的弟子为何没有三丰真人的弟子出息这么大,声势这么高呢?难道差距真的有这么大吗?但是按照修行的道理,后胜于今,今胜于古,应该今人更厉害呢?” “亦还是收取的徒弟天赋不够呢?这也不是啊。三丰真人收取的徒弟不过方圆千里,而武当作为道门支柱,别说大明帝国,就算是番邦外国也有无数人每年潜心来学,这样的资质会不如当初先辈吗?” “再比如那位重阳真人,收下七位弟子,各个都成为一派宗师,即使是今人评价,他的门徒,甚至有些方面都不比重阳真人差。如那长春子,让神元帝国那位一代天骄都称其为道师。他们师徒几人,让那全真门成为当时天下第一道宗,当年终南山下,求道之人不绝如缕。道出终南,更是在那时候达到顶峰。今日之武当声势都不如当日之全真之盛况,但是到如今,那年的全真,现在终南山何处寻?” 说完这些,王安之若有所思。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