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五章 又成读书郎(五) (第1/2页)
但是徐七郎却只有苦笑。 王安之觉得不太对,试探性的问一下,“是哪一版的《武穆武经》?” “原版的,没有经过任何修改。” 听到此,王安之也不知道说什么。 修行之道,是一个新浪拍打旧浪的过程。 《武穆武经》可以说在皇宋上国时期是天底下最强悍的兵修典籍之一,甚至在那位岳武穆手里,能把那个之一都去掉。但是如果把它的原版拿过来,放到大明帝国的万历年间,那又算不了什么了。 原因也很简单。 新胜于旧,今人要胜古人。 这才是世界发展的意义。 别的不说。 就说万历这二十来年光景。 单说能影响明法境界修行效率的甲上级研究成果就达到了三项之多,乙级研究成果更是超过三十项。 要知道,能评上甲上级等级的研究成果,有一个硬性标准,那就是能够影响效率达到百分之一以上。 而乙级研究成果的标准则是千分之一及以上。 从皇宋上国到如今,数万年间,无数的志士仁人投身于修行之路上。 其中有多少先进的知识,有多少可贵的东西。而这些东西是这本所谓原版《武穆武经》没有的。 王安之顿了一下。 认真的说道。 “七郎,你要不考虑一下,真的入赘太原王氏算了。” 虽然王安之知道,这样的要求对于大部分年轻人来说,是不能接受的。 但是他还是忍不住提出这样的要求。 毕竟,徐七郎一算他的好友,二天赋也不错。 他实在不忍心看他在修行之路上如此蹉跎。 徐七郎还是不为所动,说:“安之,心意领了,但是我还想试一试。” 他看了一下王安之。 补充了一下,“其实我大伯给我求了一本风雪书院的《披甲吟风决》,是万历年间的新本,我想试着用它来补一下《武穆武经》。” 王安之听了,还是想再劝劝徐七郎。 但是又开不了嘴。 别听徐七郎说得这么轻松。 但是他只是一个十来岁的少年,在修行路上的见识才多少。 《披甲吟风决》他也知道,风雪书院的兵修入门典籍,他估计最多也就只能供兵家修士修到真魂境,也就是道门修士所说的元婴境。 但是即使是入门典籍,没有高昂的价格也是拿不到的。而且对于徐七郎来说,这样的典籍也实在是有点佶屈聱牙。 他可能需要花费大量的功夫才能把这里相应的东西,补到《武穆武经》上去。 这就是无门无派修士的困难。 他们就算拿到机缘,获得一些功法典籍,但是很可能这些典籍早就被时代淘汰了。 修行不行,但是不修行也不行。 就如同徐七郎所修的《披甲吟风决》,最高就只能到真魂境,对于任何一个有志于更上一层楼的修士来说。 这样的功法练了不就是宣判他们修行岁月的结束吗? 所以他们只能自己给自己解读功法,自己给自己给予营养。 王安之想了一会。 “七郎,到时候修行的时候有什么困难,有什么不懂的,可以发我。我到时候可以帮你问问家中的长辈。” 徐七郎听了,一下子停住了脚步,刚想说什么。 王安之直接打断掉。 “别什么大恩不言谢,小事一桩!” 说着,两人走进了自己选修的教室门。 大明帝国时期的中学堂与王安之上一世的中学堂倒是有很大的区别。 这里的课程都是一个双项选择的结果。 比如术法大课,它会分为多种种类。 有离术,有坎术,有乾术,等等等等。 当你有意向相关课程的时候,并且还要达到了教习制定的标准,才能够进入这门教室的课堂里进修。 并且每个课程的教室都有自己固定的地方,且各自具有各自的特色。除此之外,每年这些课程还会有一个让所有学生都头疼的考试。 如果考试的结果不如意,教习会让学生退课。 原因也很简单,你不是这块料,就不要把宝贵的修行时间浪费在自己不适合的课程上了。 比如今天上午的课程。 王安之与徐七郎都是离术课。 离术是术法之中一门可以堪称绝对的大类。 不同于乾术的高深莫测,也不同于震术对天赋的要求。 离术算得上是最亲民,也威力相当可观的术法之一了。 亲民也表现在教习身上。 不同于其他教习高要求和高门槛,这位儒修教习更多秉持着有教无类,来者不拒的态度。 只要你愿意来听,就可以来学离术。 大部分的离术都是火属性的术法。 而火其实又是人类文明的起源,因此大部分的修士都会个一两手离术。 按照王安之的这位离术教习的说法,即使你天赋再不行,也得学习一下离术。 就算学不会离术,那也要知道一下离术是什么。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