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历四百年_第九十章 北六奇(二)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九十章 北六奇(二) (第3/3页)

c2' class='gcontent2'>

    又因为州府的知州知府以及学官的考核都要看当地秀才的表现。

    因此也有人戏称。

    府试的考试与选拔,是大明帝国最严的地方。

    上等州府每一年开一次府试。

    每次府试至少要选取秀才一百零八名。

    中等州府每两年开一次府试。

    每次府试至少要选取秀才七十二名。

    而下等州府的府试则是三年一次。

    每次选拔至少秀才三十六名。

    且记。

    此处所有的选拔都是用至少来表明秀才的数量。

    原因很清楚。

    大明帝国对于基层科举的权力还是放的很大的。

    他们允许当地学官在取得知府同意的前提下。

    扩大秀才的名额。

    但是,在大明帝国开国以来。

    能够突破这个至少的情况是屈指可数。

    要知道,这万载岁月。

    在大明帝国开设的府试可能有上亿了。

    但是能够突破这个至少的估计连一个手掌都没有。

    这是为何?

    归根到底还是朝廷使用的考核制度。

    州府的知州知府,当地的学官,有一个重要的考核数据。

    那就是他们选拔的秀才在乡试之中的中举率。

    这个数据是一个比例。

    这也导致秀才人数越多,可能这个数字越低。

    这也必然导致,绝大多数的当地官员为了稳妥起见,不会选择超过这个最低门槛。

    到了大明帝国的乡试。

    则可以称得上是帝国下级官员的摇篮了。

    乡试每三年举行一次。

    只有在帝国特定的德厚学高之处才能设立乡试。

    从建国初期的十二处乡试地点。

    到了现在,帝国增加了疆域,扩张了殖民地与附庸国。

    乡试的地点也变成了十八处。

    这十八处地点,每年乡试,都是大众舆论的热点焦点之处。

    当然。

    正如府试的地方有上等州府,与下等州府之分。

    乡试也有强乡与弱乡之别。

    唐寅所参加的应天府就是鼎鼎有名的强乡。

    可以说。

    江南一带的有志者,基本都是以参加应天府的乡试为荣。

    一位江南考试。

    要是参加了别地的乡试。

    就算中了举。

    拿到了会试的名额。

    等到了帝都也会被人看不起。

    与每三年一次的乡试不同。

    会试是每十年一次。

    原因也有两个。

    其一是虽然说朝堂之上的衮衮诸公都是日理万机之辈。

    但是对于那等修为者来说。

    偶尔一次闭关都很有可能会一年半载之多。

    其二是会试门槛的提高。

    有时候因为大幸的发生。

    朝廷会开一恩科。

    但是大多时候会发现。

    恩科一开,反而会影响后一次会试的质量。

    理由则是,高级修士的养成是需要时间的。

    就如同韭菜一般。

    割的太快,是成熟不了的。

    因为会试十年一次的时间特征。

    每十年就会有三次乡试。

    这三次乡试也分为了小乡试与大乡试之差。

    大乡试是举行之后,下一年就是会试。这样的乡试也往往会引来更多的优秀者,一般这一届乡试的举人,是十年之中,质量最高的举人。

    其余的两届乡试就被称为小乡试。

    因为大乡试的难度太高。

    小乡试的参与人员常常只是为了一个举人的身份而努力的人士。

    因此这也导致双方的含金量完全不同。

    而唐寅,一出关就参加了当时应天府的大乡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