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三章 怎么救 (第2/2页)
阶层,成为罪恶之源,被社会仇视,走在马路上被人怒目而视,有人觉醒,不正常吗?” 卢大力等人看着王安之。 想看看他怎么回答。 王安之却出乎他们的意料,反而点了点头,表示赞赏。 “你说得对。但是你要考虑一件事情。我们要处理的是一件事情,就是让人们过上更好的生活,而不是在一切都没有做之前,把可能成为你的朋友的,助力的人变成你的敌人。因为有些人可能图一时口舌之快,反而送了性命,这值当吗?” 说完。 对面那个年轻人脸色煞白,还想说什么。 武昌用手拦了一下。 止住了他的话语。 “你说的很对,这也是我的错误。我本以为如同蚂蚁搬山一般,可以慢慢救人。但是我没有想到,这些在他们眼中不值钱的人,竟然让他们这么兴师动众。” 突然这时候有人插话了。 “其实你也不用太责怪自己,你只是运气不好。”不知道何时,任浮平已经坐了起来。他补充道,“你的悬赏金额还是不高的,就八百个银元。考虑到路费和开支想,到手可能也就七百个银元,一般情况下就会请到我这种水平的游侠来。如果你躲在这种林子里,我们这个水平的游侠也不敢深入多久的。” 这话一说。 气氛尴尬了许多。 就连元元子也表情有点不好意思。 说实话。 他在王安之面前抨击了半天他们这些世家子不了解物价。 但是其实他也早就离开凡俗太久了。 日常的生活都有专人照顾。 “无量天尊。” 他不禁汗颜。 王安之等人互相看了一下对方。 看来文家村现在这幅样子,本来按照正常的情况进行下去。
武昌会慢慢把他相救的人救走就离开了。 但是就是阴差阳错。 他们这帮人插了一脚。 把事情搞到了现在这个地步。 王安之不禁捂住了自己的脸。这让元元子好似jianian计得逞一般。 “这么一看,造成他们现在这幅样子的就是你们啊,年轻人们。现在你们应该怎么做呢?把这几个人抓了上报文家村吗?” 他双手一插。 一副看好戏的样子。 王敦苼等人看互相看了看,最后没有办法,还是把目光投向了王安之。 王安之却淡淡一笑。 “这事简单。” 见众人不信,王安之笑道:“报官即可。” 他向众人解释道。 大明历中,对于流民有着很多的规定。 或许洪武大帝确实与流民有着一定的关系。 在大明帝国的《大明律集解附例》中,详细的对流民有着各种的规定。 其实在初版的《大明律》中,对流民的规定还算是比较善意。 只要流民不是恶意脱籍,或是犯下什么大的罪行。他可以去附近的官府入籍,对于官府来说,还有义务帮助他安顿下来,给他一个工作。 于是明初,洪武定天下不过十年。 户籍人口就超过了前朝末年战乱前人口数额三成。 这其中有多少是流民入境贡献的,可想而知。 但是等到之后的几次改律,就逐渐严格起来。 比如在第一次改律中。 流民入籍之前必须要自己拿出相应证明,证明自己没有犯过罪。 而所需要的材料是当地官府的典吏才可以开具。 到第二次改律中,并没有改动前者的入籍规定。 只是对典吏开具无犯罪证明有了前置性条件。 即要求开具者携带自己的身份户籍,来典吏处办理相关证明。 虽然第二次改律并没有对流民入籍这一部分进行变动。 甚至从严格意义上来说。 大明帝国的第二次改律是在明永乐大帝年间的一次律法纠错活动。 当时,永乐大帝在北征归来路上,被一老卒拉住坐骑缰绳。 哭诉自己被当地老吏刁难的事情。 作为永乐大帝的近卫士卒。 却被刁难无法在家乡官府开具免役证明。 家中十二岁的幼子竟然要被投入到南下的役队之中。 永乐大帝听而怒之。 下诏而诛之。 并且要求他的大学士们想办法让这种事情不许在发生。 当时他面前的宠臣一位姓解的学士想出了办法。 大明律共有吏律二卷、户律七卷、礼律二卷、兵律五卷、刑律十一卷、工律二卷、商律三卷。 将每一卷所需的官府应该所做的行为都做了前置性的限制。 把所有的事情用规定的事情明明白白的记载下来。 让事有所依,据有所开。 官府开具相关证明,只要百姓提供相关材料,就必须开具。 官府做的相关行为,只要达到了相关的前置条件,就必须进行。 如百姓敲鼓,县衙就得应诉。 如在北地,降雨量小于多少一个月,官府就必须号令降水。 等等等等,不一而足。 这一版的《大明律》联合诸位法家大能。 在律成之时。 解学士兴而言之。 大日东升西落,天子垂拱治之。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