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六章 星宿(二) (第2/2页)
的民众参加到了这项浩浩荡荡的马政之中。 但是,时间一旦久了,他们就发现,这是一项坑爹的事情。因为就算是谁也无法保证,自己领养的母马可以年年“产驹”,甚至一旦数量不达标就要交钱。 所以没过几年,马政又回到了马匠手里。 根据马林所说,马匠最苦之事就是母马不孳生而百姓自行赔补。 马林这边就有一个手下就是因为当时每三年赔“二驹”,九年下来举家破产,实在没办法了,卖身投军。 要知道,在这个信息高度发达,个人信用影响一生的时代中。 家庭破产往往意味着自己一生的毁灭,甚至更恐怖的是影响子孙后代。 精明的钱庄从业者会通过严苛的合同。 让原本你还不上的钱,通过你的努力以及子孙后代的努力来还上。 在严苛的光网监督下。 你的购买能力将限制到夸张的一种程度。 大明帝国给畜牧吃的生长素将是破产者今后最主要的食物供给方。 破产者的日常出行除了走路,任何交通工具都将给你关上大门。 百分之九十的场所会静止破产者的进入。 破产者的日常薪酬除了留出购买生长素的金额外,其他的都会在打入他账户的那一秒中划入钱庄的账户里。 在钱庄的努力下,一般情况下,金额不大的破产者可以在儿子辈解决债务问题。 如果金额较大。 那么大部分破产者的债务也会在儿子辈解决。 因为没有一个姑娘会愿意嫁入这样的人家的。 “热心肠”的钱庄为了解决破产者们苦难的生活。 他们通过了种种法案,让老爷们同意破产者可以脱离本身的户籍进入其他行业。
毕竟,让一个马匠再养马,这怕是让债务越滚越大。 好心的钱庄会让破产者全家进入他们的矿山,进入一些污染严重的工厂。 在那里,发挥他们的余热。 贡献他们最后的剩余价值。 既然如此,就有人要问了,生不出小马要赔钱,那么,是不是生的越多就越好呢? 答案却是:生的越多越糟糕。 生的越多意味着要养更多的马,负担会更重。 要知道,官府放在民间养的马可不是普通的马,这些马的父母都是强大的种马,他们的孩子也都是通过基因诱导等方式产下的。 在先天上就往往强大无比。甚至有一些一出生就是堪比人类天门境的修士。他们的食量别说与普通人相比,就是同境的一些修士也往往不能比。 这样的消耗对普通人来说,能不恐怖吗? 如此一来,养马非但不能创收,还会弄得自己倾家荡产。最终,没有人再想做这份吃力不讨好的活了。 于是有权有势有关系有金钱的人找到各种方式脱离马匠这一籍。 而无权无势无关系的马匠只能默默忍受,祈祷着自己家养的祖宗不要出事。 也默默祈祷自己家的孩子能有个出息,最后能摆脱马匠。 于是乎,马匠越来越少。 但是马匹却不会减少。 甚至在有些有志开疆辟土的皇帝手中,为了增加自己的战略储备。 马驹的数量又放大了几倍。 要知道这几倍,对于帝皇宰执来说,只是几句话。 对于那些育马司的研究人员,只是基因配种时候敲一下的几个数字。 但是对于那些本身苦不堪言的马匠来说。 可能就是头破血流。 家破人亡。 这些都算了,假如一个马匠运气好都解决了这些困难。但是最后发现养马,还要自己送到太仆寺进行验收。 太仆寺是大明帝国负责马政和畜牧的中央政府机构,受兵部领导,官秩从三品,领导官员为太仆寺卿。一个普普通通的农民有什么资格带着马去太仆寺呢。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太仆寺在各州市也设立了相关派出机构。 但是即使如此,太仆寺的这些派出机构也不会在养马者附近。 毕竟,你指望这些官老爷远离城市,来到乡下吗?近一点的几百里地,远的几千里甚至上万里地。即使是灵马,能日行千里,走这么多路,也是疲惫不堪。一路上的开销还要自掏腰包不说。还有可能遇到一些劫匪路盗,人生安全都无法保证。验收时合格倒也罢了,不合格就要原路返回。据马林所知,这几年验收不合格率高达百分之四五十。 要是不合格,马匠拿不到钱不说,还只能带着马原路返回。 被遣返的马大概率这一生都无法通过相关标准。 这也意味着家中养了一个大爷。 于是乎,即使在官府严管的情况下。一些马匠铤而走险,把灵马卖掉。 即使被发现会被杀的人头遍地。 他们也总比在判定不合格的那一天上吊自杀好。 正是因为不满正德的北地马政,刘氏兄弟在霸州领数十骑起义。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