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二百八十九章 建武三年 (第1/2页)
第289章建武三年 日本来朝的翌日。 礼部尚书林景裕上奏:“民间请求再开恩科。” 科举三年一考,凡三年以内都叫恩科。 朱怡炅只略微思忖片刻,提笔批驳:“不准。” 大明现在不缺官员。 而且,连续两次开科取士,一次恩科,一次正常科举,政治效应已经足够。 该恢复三年一科,而且科考内容也得重新规划。明算科、进士科的比例难度,都要重新调整。 林景裕似也知晓再加恩科不太合适,所以还说了另一件事:“请重开各省官学。” 这官学是前明就存在的,顾名思义,就是官办学校,明清多数秀才便出自官学。 廪生同样也是出自官学秀才,即吃官家粮的秀才生员。 此外,还有增广生、附生。 朱怡炅这次没有批驳,细细思忖后批复:“容后再议。” 官学可以重开,但得按着他的章程走。肯定不能再像先前那样,纯教四书五经,明算是一定要加的。 此外还有诸多细节,这事还得跟内阁那边细细商议,从长计议。 把礼部的拿下去,又随机挑出一本,略一翻看。 朱怡炅随即招来内阁众人。 “官员薪俸内阁已经重新拟定了?” 王礼拱手:“已全部拟定,正要交于陛下过目。” 说罢,递上一封详细奏本。 朱怡炅接过仔细翻阅,内阁确实是下了功夫的。 整体薪俸拟定上,上层官员基本薪俸增加幅度不大,主要是四品以下官员,年俸普遍抬高一大截。 举个例子,新制的正从七品官员年俸为90两,禄米45石,为满清整整两倍。 满清如今可还没有养廉银。 而说到官员薪俸,就不得不提一嘴前明了。按制,前明正从七品年俸200石,钞60贯。 看起来好像都比满清多,但不是这么算的。 先说禄米,就假设年俸200石的前明,不发宝钞,都发禄米。 而前明丰年1两银可买12石,欠年7、8石不等,以每两10石来算,年俸200石相当于年薪20两。 再算上宝钞,这玩意儿压根不值钱,早在永乐年间就已经被小Judy连年征战,给差不多玩成了废纸。 直到嘉靖朝,宝钞制度已经基本崩溃。 所以,就算按最好的算,前明薪俸历朝最低也并非空话。 朱怡炅自然不可能像老朱那样,又想马儿跑,又不给马儿吃草。 “做的不错。”朱怡炅点头,给出了中肯评价。 如今财政宽裕了,那给官员加薪,既是让官员维持必要的体面,也是为了减轻贪污现象。 前明早期不少贪污,便是在于官员薪俸太低。 连饭都吃不饱,家里也没有余钱,那对这些人而言,这官做的还有什么意思? 现在可还是古代。 不过,现在给官员们涨工资,甚至吏员薪俸也有增加,那要是还再行贪污,可就休怪皇帝的刀太快了。 朱怡炅说:“待至明年年初,便正式推行下去吧!” “臣遵旨。” …… 时间不知不觉,春节到了。 这也代表大明建武二年、满清雍正元年终于结束了,大明正式进入建武三年。 虽从纪年来说,大明现在是建武三年。但自永和元年始,至今应是第四年了。 日本使节团早已带着册封圣旨与随行官员归国。 腊月三十这一天,朱怡炅按着前两年的管理,于皇宫偏殿召开国宴,宴请文武。 这次,不仅国宴上的菜肴更加丰盛了些,山珍海味自不必多言。 各方前线将士,也已由户部出资,发去了皇帝的赏赐慰问,还有最实在的饷银发放。 大明朝廷财政最拮据的时期已经度过去了,去年年末也没再爆发什么大灾大难,天灾也基本都在可控范围内。 而且,红薯、玉米、土豆等高产作物的推广,也基本解决了大明的粮食问题。 财政日渐宽裕的明廷,这春节国宴自然也不可太过寒酸了些。 当然,也只有春节国宴这一年一次,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