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一十章、战中原,胸甲骑兵! (第1/2页)
“天王,武王已经领大军到了封丘,只要度过黄河就到了开封了!” 几十万大军浩浩荡荡南下。 自然不可能影藏什么踪迹,所以这太平天国方面也没有做出什么战略欺骗之类的。 而是就一股劲往南,摆出了一副不打破开封誓不罢休的架势。 “明廷方面有什么动静?” 刘之协问道。 “暂时没发现什么动静,这两天听说是朱皇帝的皇六子出生了,而且还是他的皇后所出,朱皇帝有三个嫡子了。” “哼!生这么多儿子也不怕朱皇帝家里也来个九子夺嫡!”刘之协冷哼一声还说道,“朱皇帝肯定不可能坐视开封被夺的,他一定会派兵北上,而且以朱皇帝的性格,这次他肯定会亲自领兵!” 刘之协这倒是猜对了。 收复中原之战啊,朱皇帝怎么可能缺席。 “只要他来了就好!”刘之协咬着牙说道,“去告诉武王,让他务必要等到朱皇帝到了开封再战,此战许败不许胜,要把朱皇帝尽可能往北引....最好能引到大名府!” 刘之协盯着地图。 大名府啊。 那可是中原名府。 历史上不知道多少名人在此治政安邦。单就宋朝,就有寇准、王钦若、吕夷简、韩琦、欧阳修等名臣在这里相继供职。《水浒传》中,蔡京的女婿梁世杰梁中书镇守于此,手下天王李成、杨志、索超等强将如云。卢俊义、燕青出身此地。《水浒传》里的卢俊义就是大名府人氏。 这是英雄辈出之地,也是英雄埋骨之所。 想到这里,刘之协一拳砸在了大名府的地图上。 “古有汉高祖白登之围,今天本王便让朱皇帝也遭遇個大名府之围!” 包围了朱皇帝要做什么? 当然要谈条件啊。 至于是什么条件... 保底是个秦王,要是打得好,那每年几百万明元的岁币怕是也不能少。 打不好的话。 打不好就老老实实做平西王吧。 刘之协想道。 不得不说。 刘天王想的确实是非常的理想。 打好了,做秦王,还能勒索一点岁币。 打不好还能有吴三桂的前途。 真是旱涝保收啊。 刘天王算盘打得噼里啪啦响。 ........ 封丘县陈桥镇黄河边。 太平天国武王姚之富的王旗就在黄河边上高高飘扬。 这陈桥镇就是当年宋太祖陈桥兵变,黄袍加身的地方。 如今是大明和太平天国之间的“军事分界线”的最前端。 到目前,双方还没有发生大规模的战争。 不过现在看来。 这两支本来有共同敌人的军队此时已经要兵戎相见,在河南开封府,黄河边上大打出手了。 大队大队的头上包裹着红巾的士兵从河南、直隶南部汇集到了陈桥镇。 人山人海,兵力多到难以估计。 整个黄河边上到处都是军营。 连营数十里。 不过若是细细去看这支庞大军队的士兵。 却能发现。 除了少数身穿战袄,手持利刃、火枪的精锐之士脸色红润,脸上的rou也是鼓鼓囊囊的,显然是营养很充足。 而绝大部分的士卒。 都是面带菜色,衣衫褴褛,服装也是五花八门。 有穿着长衫马褂的,有穿着清军绿营兵服的,有穿着老百姓的寻常服装的。 冬天的河南,温度也已经到了零度以下了。 所以士兵们身上裹着各种各样的破布破棉袄。 简直就是一队叫花子军了。 穿尚不能穿得暖。 吃的就不用说了。 此时各营都已经开始了起锅造饭。 大铁锅上咕嘟咕嘟的翻滚着棒子面疙瘩汤。 不过疙瘩没多少,倒是野草野菜什么的挺多,烩了一锅,各色味道都有,扑鼻而来的味道若是让寻常人见了定忍不住作呕。 但这些太平天国的士兵们却一个个眼里面冒着绿光,就等上官一声令下上去领饭了。 造成这种情况的。 自然是和太平天国糟糕的后勤供应有关了。 到了这个时候。 河南西部,洛阳周边。 百姓要么逃亡到了难免的大明控制的地盘,要么就是之前被福康安提前裹走了。 留给太平天国的就是一片白地。 而向北走直隶也差不多。 几乎就是千里无人烟,村庄被焚毁,百姓都收缩在了一个个修筑在险要之地的堡垒内,壕沟深掘,寨墙高筑。 小部队根本打不下来。 大部队来了。 也要付出惨重伤亡之后才能的手。 但这样的城堡即使打破了,能得到的补充对于几十万上百万人数的太平军来说,那也是杯水车薪。 所以现在太平军的补给都是从关中转运而来的。 但是那么多军队的消耗,靠关中如何能支持的过来? 所以现在太平军也就只能优先保证老兄弟营的补给了。 其他的士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