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184章 烽火台与信号塔 (第1/2页)
剧透历史:从三国开始蜀汉篇第184章烽火台与信号塔赵云控制自己努力不去看主公正在敲张飞的脑袋。 跪坐在一旁,与军师轻声感叹道: “这唐与汉,何其类也。” 对于赵云的感叹,孔明默默点头。 毕竟也就差了四百多年而已。 并且治国如果按照正常情况来说,自然是去参考成功的案例。 那唐的武功之法或是学自乱世,但文治那自然是要多学学汉的。 不过想起来似曾相识的衰亡之因,孔明也不由得感叹: 倒也没必学的如此相像…… “子龙在北地可识得善养马之人?” 赵云老老实实摇摇头: “公孙将军麾下倒是有马官,但多半与后世所言保育选育都无干系。” “其职仅为照料马匹,医畜生疾病。” 孔明敲了敲脑袋失笑道: “我倒是忘了,公孙将军选马乃是以毛色优先。” 不过不管是能群马仅取白的公孙将军。 还是这能给儿子留马七十万的李唐皇帝。 他们都唯有羡慕的份儿。 云长在襄樊之战获取良马数千匹,如今都是当宝贝来呵护的。 翼德那边还在等韩遂和马超把说好的第一批马送过来。 这俩加起来还不足万匹,相较于七十万这个数字唯有仰望。 …… 甘露殿李世民霍然起身: “胜突厥,得马多少?” 对此房玄龄只是略作回忆,道: “入马场七万余匹。” 东突厥所有的马匹当然不止这个数,但既是要统治对方,那自然是要仁慈一点,不可能将人家的东西全给抢了。 因此最终的缴获也就这个数字而已。 李世民略微算了一下,最终也很是欣慰: “想不到我唐竟有如此大才!” “将这饲育之说整理成册,明日朕亲自去信于张万岁。” 说着李世民还特意提点了一下: “敬德旧友,能因才留名青史,真乃幸事!” 尉迟敬德心情更加复杂。 若不是被提起,他是真的快忘了这号人了。 十年前宋金刚兵败,尉迟敬德就是与张万岁一起投于陛下。 他依靠勇武大放异彩,张万岁呢?历战表功皆不见其名。 后来听闻其主动请缨养马去了,本以为同出宋金刚麾下的两人渐行渐远,没想到啊…… 当初这个沉默寡言的小将,亲手奠定出来了一个盛世之基。 提点完尉迟敬德后,李世民看着半生明君四个字同样心情也有点复杂。 单从马匹数量看,这太玄盛世并非是如此前想象一般连绵不绝。 更像是皇子治承贞观基业,但又靡费甚多,最终玄宗接手的是一个国力折半的大唐。 结果…… “此间诸事,最易莫过于军阵取胜。” 这是大唐皇帝的感叹。 甘露殿几个兵败后投李世民的将领点头: 反正您赢了,您想咋说咋说。 房玄龄与杜如晦知晓李世民为何二叹,默契对视了一眼,想起来了彼此的儿子。 不由得也是一起无声点头: 谁说不是呢? 阎立本不由得有点气血上涌。 若是能直接入仕,他才不屑于以技入仕。 虽然如今觉得画画挺好的吧,但为什么就是看不惯这几人的神态呢? 感叹也就须臾,颇爱良马的李世民随即兴致勃勃陷入畅想: “若破西域,不知张万岁能否给朕养上百千匹的汗血宝马?” 房玄龄与杜如晦也就一感叹,该做的事情还是得记下来的: “须询民部豆事。” “或该直询司农寺?” “司农寺为宜。” 两人点点头将此事记下。 【高宗时,马政败坏带来的一个恶果就是部队失去了快速反应能力。 依然还是裴行俭三十万人那一仗,唐军人数数倍优于突厥,但依然打的吭哧瘪肚的,其中一个原因就是骑兵不够。 后来更是因为宰相裴炎歪曲事实,两个头人在长安被斩首,结果突厥跟唐朝就如裴行俭所猜测,彻底杠上了。 突厥年年来,换着方面奔袭掳掠,就赌你唐军反应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