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学_第48节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48节 (第3/3页)

]拉梅底尼条。

    依安底俄古残篇6,这海湾名那璧底诺,两湾之间的土腰长一百六十斯丹第约六十里。希腊人以三百二十斯丹第为一日程,故此节称“半日程”。这一海岬实际上是在意大利这一靴形半岛的脚趾部分。

    3这类传说有似中国伏羲神农的故事。

    普鲁塔克著作中所述西方古代农业社会史迹略异:“埃及古王奥雪里斯教民稼穑,为之立法”伊雪斯和奥雪里斯[de

    iside

    et

    siride]13。又,“意大利古初人民皆犷野而无理,约诺王导之耕植,为之治理,而后生活有序,四境平安”罗马研究[quaest。

    ro22。

    4“会餐”一词由“谷物”

    一词而来,原义为“公谷”即“公仓”制度。

    同堂合食,始于古初各族由游牧生活转成耕稼定居的时候。

    424

    政治学704

    地1;其东北,向耶比季亚和爱奥尼亚海湾,在所谓西里底斯地区,住居着裔出奥诺羯利亚族的琼尼人2。这样,会餐制度是肇端于南意大利的。上述的另一制度,即阶级品级制度,则起源于埃及3:色苏斯特里的王于埃及,要比米诺斯的王于克里特早得多4。

    [就像这两种制度在不同地区、不同时期各别地为人们所发明而流传那样,]我们尽可相信其它许多

    1这里当指拉丁地区的康帕尼亚aania和卢加尼亚luia。亚氏把拉丁地区称为奥布地区pica亦见于残篇五六七。依安底俄古残篇8缪勒编:希腊历史残篇卷一183康帕尼亚为奥布人、即古所称渥逊尼人所居。依希罗多德i167,卢加尼亚称爱里亚elea

    ,为奥诺羯利亚人所居,不属于奥布人地区。

    2这里所述与安底俄古残篇6相符,该残篇出于斯特累波255页。

    3希罗多德i164,说埃及人分若干“品级”或译“阶级”或译“族籍”

    ;i165,说埃及战士不许为工匠未言明不许为农耕。

    狄奥多洛i73所列埃及各品级为僧侣、诸王、战士、牧人、耕者和工匠。柏拉图:蒂迈欧篇24b,曾提及埃及战士和牧人、猎户、耕者有区别。

    普鲁塔克:莱喀古士传4,说莱喀古士曾游埃及,为斯巴达规定战士和它阶级相分离,是以埃及古制为根据的。伊索格拉底:比塞里斯17,也说斯巴达阶级分别和其它制度大都仿自埃及,但本书卷二章十说斯巴达法制出于克里特。

    4近代考古家伊凡斯以“米诺斯”王这个传奇名字概括克里特古文化,自公元前300年至1200年间十八个世纪,若以克里特古文化兴盛期为米诺斯王生世时代,约当公元前第十五世纪前后。

    色苏斯特里为埃及王时,依希罗多德i102等章节,在特罗亚战争时期公元前第十二至八世纪间。依迪开亚沽残篇7缪勒编:希腊历史残篇卷二235

    ,色苏斯特里继奥罗王rus之后,王于埃及,死于希腊第一次奥林匹克竞技大会2936年之前。奥林匹克始创于公元前76年,则色苏斯特里应为公元前第三十八世纪的埃及法老,早于米诺斯时代二十余世纪。近代埃及史家考订色苏斯特里为埃及第十二朝三王之末王,生世约在公元前201788年之间。

    425

    804政治学

    制度也大部分是这样的。人类在历史过程中自有许多机会实际可说是无定数的机会一再创始各种制度1。我们有充分的理由可凭以设想,“需要”

    本身就是各种迫切的发明的教师2:而人类社会既因这些发明具备了日常生活的基础,跟着也自然会继续努力创造许多事物来装点生活,使它臻于优雅。这个普遍原则,我们认为对于政治制度以及其它各个方面应该一律适用。埃及的历史往往证明了一切政治制度的源远流长。

    世人都知道埃及人为最古老的民族3;自远古迄今,他们世世代代保有其法制和政体。

    [他们的史实足以做我们的借助。

    ]我们应该取鉴于古人业已做过而且表白于后世的一切事物或典章,由此用心探求前贤所尚未想到或施行的各端,庶几可以弥补他们的缺失45。

    上面已经说明,在我们的理想模范城邦中,土地应

    1参看卷二;又形上卷十二;说天卷一章三。柏拉图:法律篇卷三676,专就政体的创制而论,先已有相似论调:世上业已有万千城邦历经存亡,在此万千城邦中,当已有多少种类的政体或创或废,或传或不传,或盛或衰,或有所增修或有所简减。

    2人类的创造或发明能力一定首先见于急需的事物,这个理论最先见于德谟克里特参看公元前第一世纪伊璧鸠鲁派学者菲洛德谟:音乐[de

    usica]iv36,肯姆克[keke]编校本108页

    ,参看卷八章五注。

    3参看希罗多德i2、柏拉图:法律篇i656657。又,亚氏著作气象卷一章十四。

    4纽校1“附录”

    e、3注释382383页认为本章上半非亚氏原作,可能是初期漫步学派在他自己所用政治学抄本上所作注释。作注者认为原文对战士和农民两品级必须划分的理由尚欠充分,故为之补缀,说明这已是旧邦如埃及等行之已久的制度,我们尽可仿行,不必疑虑了。

    巴克尔英译本306页注,说这一段虽同上下文似不相衔接,说意大利人文地理语,尤属赘疣

    ...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