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学_第34节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34节 (第3/3页)

自己所占的优势:于是一个共和政体

    1纽曼校注本4370页注说,这里的汉诺似乎就是查士丁尼:马其顿兴亡史x5:所说迦太基征伐西西里和狄欧尼修第一作战的迦太基将领之一。

    梅尔察:迦太基史etlzer,gesch。

    d。

    karthager卷一504页说,这里以及章十二34,亚氏所举的汉诺应该是另一个较早的人物。

    2参看卷四章七。

    304

    政治学782

    便将变成平民政体,而一个贵族政体便将变成寡头政体1。

    可是,变革也可遵循相反的方向进行。譬如,贵族政体中的较为贫穷的部分如果认为自己所受的待遇不合正义公道

    ,就自然地要求合乎平民志趣的变革;相似地,在共和政体中,要是各如其值的平等观念日益发展,就可使它变为寡头制度那里原来认为惟有以各人的价值为根据而谋求各事各物与之相均衡的平等,才可保持政治的长期安定2。

    琐里伊贵族政体所发生的变革就是这种趋于相反方向的变革3,起初,因为大家反对任官的财产资格定额太高,政府便改低了这个定额并增加了若干官职。随后,由于政府具有寡头倾向,放任贵要阶级贪欲无度,贵要阶级竟超越限制,违法圈购田地,内战遂即爆发。经过斗争锻炼的平民群众战胜了寡

    1尼伦卷八章十二16的政变通例说,正宗类型最易变为和它相应的变态类型,即君主政体变为僭主政体,贵族政体变为寡头政体,功勋政体即共和政体变为平民政体。这里凭内含的“对反”要素所立通例与之相符。但这同章十二18所举的通例不符。

    2“各如其值的平等”

    为贵族和寡头政体的原则,有别于平民政体之以数学“平等”为原则,参看卷三章九和本卷章一。

    3贵族政体应重才德,南意大利琐里伊的任官制度订有高额财产条件为寡头偏向的征兆。

    琐里伊拓殖初期,息巴里斯人占地过多,为共同拓殖的其它宗族、即雅典人所驱逐

    ,见狄奥多洛xi1。希罗色尔:亚里士多德政治学1197,说这里所举政变就指这一事件。

    苏校二版:1602号注,说雅典在征伐叙拉古大败后,琐里伊亲雅典的平民派被逐,改建为“贵族-财阀”的混合寡头政体,其事见伪普鲁塔克:十演说家列传之二吕西亚斯pseudo-plut。

    ,dece

    ra。

    vitae,lysias

    835d。

    亚氏此节所述,应该就是这一种混合寡头政体;随后在公元前第四世纪初,这一政体为平民群众所推翻。

    305

    82政治学

    头派的警备武力1;于是贵族阶级不得不放弃所购逾限的田地[而贵族政体也就变成了平民政体]。

    我们也可以说一切贵族政体中的寡头势力都有放纵贵要的偏向;譬如,在拉栖第蒙,庄园田亩常常是集中于少数富室2。

    贵族阶级一般都畅所欲为,娶占任何他们所喜悦的妇女。

    [南意大利]洛克里城的错误就由于城内公民和[叙拉古]狄欧尼修的联姻[后来叙拉古人竟在洛克里城建立了僭主政体]。

    在一个平民政体或一个适当地平衡了的贵族政体,这种情形是不会发生的3。

    我们曾经讲到政变通例之一,各种政体不注意小节都可以成为革命的导火线,这个通例对于贵族政体特别相符。贵族政体往往因微小的事情而积渐地斲丧,不期而尽变了旧政。

    构成原有政体的各要素中,偶尔有些首先被废弃了,另一些较重要的部分就不难跟着也被毁伤;最后,一邦的整个制度终于全部改观。琐里伊一番变革的实际经过就是这样。邦内的将军一职原来规定须隔五年之后才能再行受任。某些具有军事才能而在警备部队士兵间素有好感的年轻人希望他们的

    1“戍守在碉堡中的军队”

    、兹译“警备武力”。

    琐里伊当时为防备卢加尼亚luians入侵,境内各处多设“碉堡”

    ,碉堡戍军大概是富室或有产公民家庭的青年参看本章9,又卷六27。

    2参看卷二18。

    3从这末一句看来,爱璧随费里的洛克里城原为“不平衡的贵族政体”。

    洛克里人当时公决,选择公民家庭一女子嫁给叙拉古狄欧尼修前主,其事见狄奥多洛xiv4。

    6。照这里亚氏的议论,这种联姻出于寡头偏向。四十年后,由这次婚姻所生的嗣子狄欧尼修后主被逐出叙拉古公元前356年

    ,逃至洛克里城,竟在那里当僭主六年,因多行暴虐,卒为洛克里人所废,其事见雅典那俄541页等书。

    306

    政治学982

    将军可以连任,他们估计群众既然未必不愿意连续选举前任的将军,如果要废除这一成规,便不难达到目的,于是不顾主政者的意旨,就这样动议了。负责考虑这类动议的机构是所谓“合议院”的“合议官”

    ,他们起先尽力保护这种成规,但后来希望修改的动议只以此一事为限,他们就容许了这一修改,认为这样可以保全原有政体的其它一切成规。可是,修改的门户一经开放,其它的变革便接踵而来;这时他们虽竭力阻遏,已经挡不住狂澜。这个城邦的政治体系从此变成门阀寡头-贵族统治,权力就落到了缔造这种体系的那些改革派的手中1。

    一切政体可以被内部的变故所毁弃,一般地也可以被外力所破坏。各城邦如果其近邻所施行

    ...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