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34节 (第1/3页)
得到大众信任,全邦太平;后波吕达麦被杀,国内遂多内讧。【】 298 政治学182 庶的平民。 又,在寡头政体中,如果寡头统治集团内另外又形成了为数更小的集团,也会引起内讧而被颠覆。原来的统治团体名籍具有公职资格者人数本来就已有限,而就是这少数人还不能个个都获得受任高级职司的机会:埃利斯有一个时期的情况就是这样;政权cao于人数有限的长老院参议会 ,只有极少数人能受任为长老。 全部九十名长老都是终身职;有如拉栖第蒙的长老,这一高级公职仅仅某些家族才能应选。 无论在战时或平时,寡头政体都可发生[专由内部起哄,不经外来打击的]政变。在战时,寡头政体中如果有不信任民众的寡头,他们就组织雇佣军队。这种雇佣军队要是单独由一人统率,他就常可假借它来窃国而成为僭主,科林斯的帖谟芳尼就是这样建立僭主政体的1;倘使由若干人带领,这些将领们也可以结成一个军阀统治组合。有时寡头政府对于这种后果有所戒惧,他们就不得不重视平民武力,而让群众也分享某些政治权利。在平时,一个寡头政体中的成员们[若分成两派,]由于互不信任,就把邦内维持治安的职责交给雇佣军队和一位中立人士,倘使这仲裁人恰好是一个野心家,他就可压倒两方,毁弃原来的政体。在拉利萨,这就碰上了亚琉亚族的西谟,他[凭仲裁地位]执掌了这个城邦的政权;当阿琵多斯各会社党派纷争的时候,也碰上了这 1依狄奥多洛xv40。 3,曾经有一批流亡平民,在公元前375年从阿尔咯斯回到科林斯。依色诺芬:希腊史vi4。 4,雅典曾经计图科林斯,平民党派可能为雅典内应,所以科林斯寡头政府不信任平民武装,在公元前366年 委由帖谟芳尼召募雇佣军。依狄奥多洛xvi65。 3,帖谟芳尼**行事,类同僭主,但没有真正做僭主;依普鲁塔克:帖谟芳尼传til。 4,帖谟芳尼建立僭主政权,同此节亚氏所言相符。参看卷四章十一23注。 299 282政治学 样一位人物,这就是伊菲亚第1。 寡头政体内部也可能由于婚姻纠葛或诉讼案件而发生一方攻击另一方的sao乱,因此引起政治的内讧。从婚姻问题激发的政变,已经讲过几个实例2;这里,我们还可以提示另一事迹,在爱勒特里亚,第亚哥拉因婚姻问题受到委屈,愤懑地起来推翻了当时的骑士寡头统治3。在[滂都海边的]赫拉克里亚和忒拜都曾经有过以不服讼案判决为起因的政变。这两处的争讼都是属于jianianyin案件,法律裁断中混淆了党派倾轧的作用,败诉这一方在赫拉克里亚为欧吕第雄,在忒拜为阿基亚斯的政敌利用法律判决,勒令该受惩罚的人枷示于市场,使受到重大耻辱,以泄私恨4。寡头政体因为暴虐过甚而为统治团体内部反对暴政的成员所推翻,这也是常有 1这里和2933相同,拉利萨和阿琵多斯两城连带举作示例。修昔底德i2,说拉利萨在亚琉亚族的西谟sis主政时,邦内有两个党派相对立公元前431年。依此节语意,伊菲亚第是两党派间的一个中立领袖而被推为仲裁者。战术家埃尼亚斯:攻城法aeneas二十八6,记有一精于战术的伊菲亚第;德谟叙尼:反阿里斯托克拉底17617,也说到一名为伊菲亚第的人物;朴吕波xvi30。 7,记阿琵多斯另有一伊菲亚第:谁是这里所说的伊菲亚第,今无可考。 2见3717。 3雅典政制十五,曾说及雅典庇雪斯特拉托恢复僭政得到爱勒特里亚寡头政府的帮助。第亚哥拉推翻寡头政体事,今不详;吉耳伯特:希腊政制典实i6,认为其事发生在希波战争之前。 4此处两事叙述甚简,似乎为亚氏当时人人所知道的史实。今未能考明其所引起的政变实况。 在希腊各邦,“jianianyin” 案如当场为其本夫或女方之父兄所捕执,可加以重惩。但带枷示众,例为施行于窃贼的刑罚,不能行之于贵族。参看迈耶和旭曼:雅典司法程序,利普修辑订本eier und der atische pro-ces,et。 lipsius 402页以下。枷,木制,加于颈项,使其头前俯,见苏伊达辞书suidas。 300 政治学382 的;克尼杜和启沃岛的寡头政体可举以为例。 又,政变有时也可出于非预料的机运。所谓共和政体以及担任议事会议员、法庭陪审和其它职司都须具有资产定额的寡头类型诸政体住往可能遭逢这种机运。根据政体初建时的实况,当日所订定额,在寡头政体中只有少数人可以合格,在共和政体中也只有所谓中等阶级能够合格。随后,或由于长期和平,或由于其它原因,却来了一个兴旺的时代1;于是民众每一份[原本微小的]家业都各自增殖了许多倍。这样,许多人现在都具备了担任官职的资格[政体也就不得不跟着有所变更]。这种变革有时逐渐发展,不为时人所察觉,但有时也可能突然改观,变革来得很快。 寡头政体发生内讧和政变的原因就是这些。通例,平民政体和寡头政体的变革有时并不变为与之相反的类型,而成为自己类型的某种变体2。譬如,守法的平民政体3和守法的寡头政体4可以变为平民专权和寡头专权的制度;趋向相反的演变也同样是可能发生的。 章七在贵族政体中引起sao乱和变革的各种原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