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学_第27节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27节 (第3/3页)

为基础才能组成最好的政体。

    中产阶级小康之家

    比任何其它阶级都较为稳定。

    他们既不像穷人那样希图他人的财物,他们的资产也不像富人

    1参看卷五1310a2。

    2普鲁塔克:七哲会语xi说,在最好的平民城邦中,公民无大富,亦无赤贫。

    3参看23行。

    242

    政治学52

    那么多得足以引起穷人的凱视。

    既不对别人抱有任何阴谋,也不会自相残害,他们过着无所忧惧的平安生活。我们相信福季里特的祈祷文1实在出于至诚:“无过不及,庸言致祥,生息斯邦,乐此中行。”

    于是,很明显,最好的政治团体必须由中产阶级执掌政权;凡邦内中产阶级强大,足以抗衡其它两个部分而有余,或至少要比任何其它单独一个部分为强大那么中产阶级在邦内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其它两个相对立的部分阶级

    就谁都不能主治政权这就可能组成优良的政体。所以公民们都有充分的资产,能够过小康的生活,实在是一个城邦的无上幸福。如其不然,有些人家财巨万,另些人则贫无立锥,结果就会各趋极端,不是成为绝对的平民政体,就是成为单纯的寡头政体;更进一步,由最鲁莽的平民政治或最强项的寡头政治,竟至一变而成为僭政。僭政常常出于两种极端政体,至于中产阶级所执掌而行于中道或近乎中道的政权就很少发生这样的演变。随后,我们在讨论到政体的演变革命时当说明中庸之道有助于政治安定的原因2。

    这是很明显的,[对大多数的城邦而言,]最好是把政体保持在中间形式。

    惟有中间形式的政体可以免除党派之争;凡邦内中产阶级强大的,公民之间就少党派而无内讧。大邦一

    1福季里特phocylides的祈祷文见伯格编:希腊抒情诗人集,“福季里特残篇”

    ,12。福季里特,公元前第第六世纪诗人,雅颂作家。

    2似指卷五1308a1824等章节。

    243

    622政治学

    般是党派较少,就因为大邦内中产公民较多。反之,小邦的人户常常分成两个部分阶级

    ,全体或几乎是全体非穷即富,中间阶级就不存在或少得微不足道。凡是平民政体中存在着较多的中产阶级,分享较大的政权,显示着中间的性格,就比寡头政体较为安定而持久1。凡是平民政体中没有中产阶级,穷人为数特多,占了绝对的优势,内乱就很快会发生,邦国也就不久归于毁灭。这也可作为中产阶级实属优胜的一个例证:最好的立法家都出身于中产家庭中等公民。梭伦是其中之一,他自己的诗篇明白说他的家道小康2;还有莱喀古士,他就不是一个王族,有人说他裔出王族3,实属不确;还有嘉隆达斯以及其它大多数的立法家也都同样是属于中产阶级中等公民。

    由以上所作的这些说明,我们也可推想到世间为什么[共和政体很少出现,而]大多数政体或是平民或是寡头的原因。第一,在大多数的城邦中,中产阶级一般是人数不多的;

    1参看卷五1302a8、1307a16。

    2梭伦出身于中产家庭,参看雅典政制v,普鲁塔克:梭伦传1、14。

    伯格辑“梭伦残篇”15,自己说“家非巨富”。

    3普鲁塔克:莱喀古士传3、梭伦传16,说莱喀古士是斯巴达王族;克里奥米尼传leones10,则说“莱喀古士身非君王”。

    244

    政治学72

    有产者们和平民群众1两个对立部分,其中任何一方倘若占了优势,他们就压迫中产阶级,把政治制度拖向他们自己所主张的方向,或者树立平民政体,或者建成寡头政体。第二,平民群众和财富阶级之间时时发生党争;不管取得胜利的是谁,那占了上风的一方总不肯以公共利益和平等原则为依归来组织中间形式的政体,他们把政治特权看作党争胜利的果实,抢占到自己的手中后,就各自宁愿偏向平民主义或寡头主义而独行其是。第三,应归咎于希腊两个称霸的大邦[雅典和斯巴达二2。

    两邦都坚持自己的政体:一个往往指使它所领导的各邦组织平民政体,另一则就其势力所及而树立寡头政体;两邦都只顾本邦的便利而忽视各个属邦的公益。由于这三个原因,中间性质的混合形式政体就永远不能成立,或至多只能在少数城邦中偶尔成立。

    自古以来,处于[希腊]领

    1“德谟”

    ,本义为“乡村”或“坊社”

    ;其第二义为“平民[群众]”

    ,即坊社居民。本书所用这个词的第二义时有小异:此处1296a25与“有产者们”相对,当为“无产者”。

    197a11等与“饶于资产的富人”

    ,1304b1等与“富室”相对,当为“薄于资产”的“贫民”。

    1274a12等与“高尚人士”相对,卷六卷七常常与“贵族显贵之士”相对,当为“平民”。

    1305b3,“平民”亦别于“重装兵”

    ,当为第四级民众,但通常,重装兵亦为坊社居民。

    1291b18,“平民”这词包括艺工和商人,而1278a24说“艺工”往往致富,则“德谟”也并不完全是“贫民”。

    “德谟”有时亦作“群众”解。

    1290b17,德谟为“自由而贫穷,同时又为邦内多数的人们”。

    2参看卷五章七1307b2。

    245

    822政治学

    袖地位的人士中,只有一人1曾经听从忠告而乐于让各邦组织

    ...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