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8节 (第2/3页)
他为儿子,另一人则称他为亲兄弟或堂兄弟,又一人即称他为表兄弟或戚属,这样或亲或姻,或姻亲的姻亲,[越远一些就越疏一些而]至最后的某些人就称他为同宗或同族。 人们宁愿是某一人的嫡堂兄弟,不乐于成为[柏拉图式]那样的儿子。实际上,就是在柏拉图的制度中,有些公民也可能有机会知道谁是他的兄弟或儿子或父亲,谁是他的母亲。 凭亲子相肖的[遗传]通例2,人们一定会找出亲属关系的表征。 某些地理学家的记载曾经说起世上的确有这样的事实:上利比亚某处的居民妇女属于公有,可是那里所育子女都以容貌相似为根据各各归属其生父3。有些女人以及有些雌性动物例如牝马和牝牛于此特别显著,生子必定像她的丈夫或生驹和犊必定像它所配的牡马和牡牛;称为“贞妻”的 1柏拉图:理想国43960,所拟废除家庭而实行妇孺公育制度的社会中,婚配和育儿都有专职的人管理,秘密进行,不使男女互相认识,新生婴儿也不使本身父母认识。育婴所的执事检验婴儿,合格者予以抚养并教练,使他成为后代的公民;如果不合格,则暴弃荒谷,让他死亡。 2“亲子相肖”这条遗传通例,可参看动物志等节;生殖。又雅典那俄卷五190e,说妇女对亲子间相肖之处,特别敏感。 3此节似乎根据希罗多德:历史iv180,所记北非洲奥塞族人auseans情况。希罗多德称奥塞族为“海滨居民”。 71 45政治学 法尔萨罗牝马1就是一个良好的实例。 章四倡议这种社会制度的人们还会遭遇到其它不易答复的诘难。举例来说,譬如有意或无意的伤害、杀人、吵架和诽谤,所有这些罪行如果发生在非亲属之间,人们看得较轻,如果加到父母或近亲身上,就成为伤天害理的罪恶。人们既不知道相互的亲属关系,这种罪恶就容易发生,而在犯这种罪行之后,由于这个社会原本没有伦常2,礼法也就不能以逆伦渎神来加重科罚。柏拉图苏格拉底既然使全邦所有青年都成为前辈公民共有的儿子并禁止前辈和后辈间发生rou欲行为,但他却并不禁止前辈同后辈相好,成为腻友3,这也是谬误的。过度亲嫟的行为,即使没有rou欲也都是不正当的,要是在父子兄弟间见到这些行为,这就十分可憎厌了[而在没有伦常的社会中,这些当然是容易发生的]。柏拉图苏格拉底知道男子间同性rou欲违背人情,应该严厉禁止,但他没有注意到在他所设想的社会中,就是在父子兄弟间也 1法尔萨罗种牝马生驹,毛色形态完全像同它所配合的公马,不流传其本身的毛色形态,对于公马的遗传十分忠实,所以称“公正牝马” ,这里译为“贞妻”。 2“伦常” :希腊人认为氏族都出于群神,所以“人伦”和“神伦”相同。希腊习俗以违反伦常者为渎神,如果杀害亲属,虽幸逃刑网,也必遭天谴。本书中此字另见于卷七。参看施密特:古希腊人的伦理schdt,ethik der alten grie卷一400页。 3参看柏拉图:理想国403a。 72 政治学55 未尝不会发生这样的事情;这也是可诧异的1。 就柏拉图苏格拉底所企求的目的说,这种妇孺归公的社会毋宁实行于[被统治的]农民之间,不应该实施于[统治阶级的]卫国公民。在妇孺公有的社会中,“友爱”的精神一定削弱,而被统治阶级减少相互间的友谊恰恰有利于服从而免得他们试作反叛的图谋2。概括地说,[于柏拉图的理想国中]苏格拉底倡议的这种制度所产生的效果一定不同于习俗制度所得的效果,而这些效果也一定相反于他原先所企求的目的。因为消除内讧最有赖于友爱,所以大家总是以友爱作为城邦主要的善德3。苏格拉底更特别重视城邦的全体一致洽和 ,他和世人都曾经想到并说明惟有友爱可以造成这样的团结。 但他所想望的全体团结,类似爱情篇中4男女情侣的热爱,有如阿里斯多芳所描绘的,他们由于情意炽烈,双方都乐于合为一体。这样的结合将是我体消失而合于彼体,或者两体都消失而合成为一个新体。至于在政治组织方面,过度企求一致的结果,境况就大不相同了:这里,友谊犹如水那样的淡泊;[关系既只是千分之一或其它的分数]父亲就懒得呼唤“我的”那个儿子,儿子也同样懒得依恋“我的”那个父亲。恰恰像一勺甜酒混入了一缸清水,亲属感 1希腊当时男子同性恋爱颇为流行。 亚氏这里所作论辩大都针对当代习以为常的道德观念。 2参看卷七。 3参看尼伦卷八。 4柏拉图对话爱情篇或友谊篇 ,也题为筵话篇syosiu 参看该篇191a、192。 73 65政治学 情是这样淡而无味,在这种社会体制中,父亲不得爱护儿子,儿子也不得孝顺父亲,兄弟之间不必相敬相爱,亲属的名分和称号实际上已失去原来的意义。事物的引人爱顾具有两种性质:这是你的所有物,而且你又珍惜这个所有物在柏拉图的宪法下,你就一无所有,而那些说是都属于你的,你又毫不珍惜。 又,关于所谓新生婴儿的[阶级]转换1,实施时也是有困难的,依照那个理想的制度,低级农民和工匠的婴儿[如果经过检查而认为健美者]就应当转入较高的卫国公民阶级,反之,高级父母要是生了劣弱的婴儿就应当转为低级的农工。 转移的手续总是不易安排的,而经办的人们实际上该知道各阶级中各人的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