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5节 (第3/3页)
尔则为一枭首而两身,四奥布尔的为两枭。 枭为雅典城的标记。 帖撒利亚以马为标记,其币,一奥布尔的为一马,双奥布尔的印文为一人骑马图赫德:钱币史[head,hist。 nuru,lvi页。叙拉古大银币特拉赫马drach 也以所烙印的马数计算币值加特纳:希腊古币的形式[p。 gardypes of gr。 oins],50页。 46 政治学92 为目的的]“贩卖” ,而贩卖就成为另一种方式获得财富钱币的技术。起初,贩卖还是不复杂的[钱币只用作计量单位,本业仍旧以交换物品为目的];这样进行了好久以后,贩卖商积累经验越多而cao筹益精,他发现了在物品供求两方之间如何获取最大利润的方法。财富观念从物品转向钱币,人们因此想到致富的途径就是聚敛钱币,大家由此竟然认为以钱币作中介的贸易会产生钱币,而积储这些钱币正是财富了。 有时人们也曾经提出相反的观念。他们认为钱币只是一种虚拟的物品,其流行有赖于习俗的信用。附和这种思想的人竭力主张,币制依于一时的共信,是不合乎自然的;倘使惯用某种钱币的人们一旦改信另一种钱币,那么原来通行的钱币就失去其价值而买不到任何生活必需品了。富有余钱的人的确常常有乏食之虞;寓言中的米达斯,贪婪地祈求获得点金的本领,但在如愿以偿的时候,凡是他所触及的物品全都成了不堪食用的金质。以此为鉴,那么,重视这种“人们拥有许多而终于不免饿死”的金钱为财富,实际是荒唐的观念。 根据这些观念,鄙薄钱币的人们就企图对财富和致富方法觅取相异的解释。他们这种想法是正当的。自然财富和致富方法确实有异于上面的说法。获得财富的自然方法和家务管理相适应[以寻求一切生活资料为主];而另一种从事在货物交换之间,贩卖致富的方法则以寻求并积储金钱为主。后一种方法完全依靠金钱的权威;金钱是交易的要素,也是交 47 03政治学 易的目的1。 还有另一点差别:由这后一方式的方法所获得的财富是没有限度的2。医疗技术从求得健康来说是没有限度止境的,一般的技术在其所拟想的目的效益也都没有限度止境各种行业都希望在其本业上获致最大的成果但是每一种技术在它的本业上实际各有范围限度 ,用以达到目的的手段也不是没有限度的。 获得财富的技术,在这里,情形也相似。企图由贩卖致富的人们就在求取上面所涉及的那种虚拟的财富,即钱币,那是没有限度的。另一方面3,致富技术要是纳入家务管理范围以内,就应该有限度;家务管理的功能[主要在必要数量的生活所需]不追求无限度的非必要财富。一切财富倘使从生活方面着想就显见得各有限度。然而世上竟反其道而行,从事发财的人们正在无止境地努力聚敛他们的钱币。 因为致富的两个不同方式颇相接近,这就发生混淆。他们都致力于获得财富,所运用的手段也相同,但所求的目的不同,这就各趋不同的途径,其一便是专以聚敛财富金 1“要素”和“界限”两字各有多个意义。依照周伊特b。 jo的英译本,解释为“单位” 取义于“字母”和“计量” ,这样的译文同句相符。依照巴克尔e。 barker的英译本,解释为“”和“终点”。兹译“要素”和“目的”。 2参看上文。 3第30行原文内“无”字实误,应删,汉文依培尔奈:政治学卷一至卷三校译本改订为“另一方面”而译作致富应该“有”限度。依纽曼校注本卷二,文义注释190页 ,不改原文,另增,则全句意思应为:“但获得钱币殊非家务管理的本业,家务管理所求的不是钱币而是物资的供应,这是有限度的。” 48 政治学13 钱为能事,另一却为生活而从事于觅取有限的物资。在两个方式互混时,人们往往误认家务管理的目的就是聚敛;其执迷之尤者便信奉钱币就是真正的财富,而人生的要图在于保持其窖金,或无止境地增多其钱币。人们所以产生这种心理,实际上是由于他们只知重视生活而不知何者才是优良生活的缘故;生活的**既无穷尽,他们就想像一切满足生活**的事物也无穷尽。又有些人虽已有心向往“优良”道德生活,却仍旧不能忘情于物质快乐,知道物质快乐需要有财货为之供应,于是熟悉致富技术,而投身于赚钱的事业。 这就是致富的第二方式所以成为时尚的原由。因为人生的快乐有赖于充分的物质供应,人们就尽心竭力于取得这些物质供应的技术;倘使凭借一门致富技术还不能完全如愿地达到目的,他们就把一切才德职能 1反乎自然的正道而应用到致富这一个目的上。譬如勇敢,原来是用以激发人们的信心和坚毅,并不是为了赚钱而培养起来的品德。军事技术和医疗技术亦然,两者的职责都不是为了赚钱;军事技术在取得战阵的胜利,医疗技术在使人健康。但我们现在所提到的那些人却把一切才德完全应用于致富技术,似乎[培养勇德的本意就在教育人勇于赚钱,学习军事或医疗技术就在利用胜利或健康来取得财富]世间一切事业归根到底都无非在乎致富,而致富恰正是人生的终极。 这里,我们已经陈述了那个非必要的致富方式,阐明了 1原义“才能” ;依照下文,包括“品德”如勇敢,以及“才能 ...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