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八章 大风起兮(上) (第1/2页)
东汉光和七年(184年)、中平元年(十二月改元),黄巾农民起义战争爆发。它是东汉末年农民与地主之间阶级矛盾不断激化的结果,是一次经长期酝酿的、有组织、有准备的大规模农民战争。这场轰轰烈烈的农民起义战争,虽然在东汉王朝及各地豪强地主武装的联合镇压下遭到了失败,但却给了腐朽的东汉王朝以沉重的打击,加速了它的崩溃;同时,它也不同程度地打击了豪强地主势力,为改变东汉后期土地兼并等状况,提供了可能的条件。东汉晚期,宦官与外戚两大集团交替****,政治腐败,土地兼并加剧,赋税日趋沉重,社会动荡不安,民众流离失所,阶级矛盾高度激化,小规模的农民战争此落彼起,连绵不断。“山雨欲来风满楼”,一场波澜壮阔的农民大起义就在这种背景下逐渐酝酿成熟了。时势造英雄,冀州巨鹿(今河北平乡西南)人张角,目睹广大民众在东汉王朝****统治下的悲惨境况,义愤填膺,决心通过武装起义的途径,来改变这一局面。于是,他积极展开革命宣传和组织活动,从而成为这场伟大农民起义当之无愧的领袖人物。张角自称“大贤良师”,创立了太平道,以画符诵咒行医治病,在贫苦农民中宣传原始道教的平等思想,鼓动民众起来反抗****统治。在宣传发动群众的同时,张角还利用宗教从事起义的组织准备工作,派遣骨干信徒到各地聚集力量。经过十余年的秘密宣传和组织,张角已拥有徒众数十万,遍布于青、徐、幽、冀、荆、扬、兖、豫八州。在此基础上,张角又将信徒按地域组织分为36方,大方万余人,小方六七千人,各设“渠帅”,统一节制,为起义做好了必要的组织准备。在起义即将爆发的前夕,张角根据斗争的需要,及时用谶语的形式提出了“苍天(指东汉王朝)已死,黄天(黄太一神,即指太平道)当立,岁在甲子,天下大吉”的战斗口号和起义计划。一场在宗教形式掩护下的农民大起义至此已是呼之欲出了。为了实现起义计划,张角派遣大方首领****义往来于洛阳和各州之间,准备调集荆、扬两州的道徒数万人潜赴邺城,并积极联络洛阳皇宫中的宦官信徒充当内应,确定三月五日在洛阳和各州同时起义。可是正当起义即将发动的关键时刻,太平道内部却出了叛徒,济南人唐周向朝廷上书告密,使得起义计划全部泄露。东汉王朝闻报后,即行严厉镇压,收捕起义领袖人物。这一突然变故打乱了起义部署,张角为了扭转被动不利局面,当机立断,决定提前举行起义,星夜派人通告各方同时行动,并规定起义军以黄巾缠头为标志。历史上着名的“黄巾起义”正式爆发了。黄巾起义爆发后,声势十分浩大,史称“旬日之间,天下响应,京师震动”。黄巾军主力分布在三个地区:义军首领张角自称天公将军,他的弟弟张宝号称地公将军,张梁自称人公将军,他们率领义军主力,活跃于冀州地区,在北方形成革命中心。张曼成自称“神上使”,带领黄巾军战斗在南阳地区,形成南方地区的起义中心。波才、彭脱等人率部转战于颍川(郡治在今河南禹县)、汝南(郡治在今河南汝南东北)、陈国(郡治所在今河南睢阳)一带,成为东方地区的革命主力。各路黄巾军所到之处,烧官府、打豪强、攻坞壁、占城邑,给东汉王朝的统治秩序以沉重的打击。这次黄巾起义在战略部署方面,张角吸取了以往起义被统治者各个击破的教训,采取了“内外俱起”、“八州并发”同时出击的计划,即在京师洛阳内外同时起事,在地方各州一起暴动。在作战行动方面,各路义军虽缺乏周密的协同配合,但是从其活动形势看,起义军显然是以洛阳为主要进攻目标的,自东、南、北三个方面包围威胁洛阳。所有这些,均反映了黄巾起义战争表现出一定的战略决策经验和较好的作战指挥艺术,一时间造成“遐迩摇荡”、“烟炎绛天”的巨大声势决不是偶然的。八州并起的黄巾大起义极大地震撼着东汉朝廷,统治者在惶恐不安之余,急忙调兵遣将镇压起义:任命何进为大将军,率左右羽林五营屯兵都亭,以保卫京师;在函谷、太谷等八个险隘要冲设置八关都尉,以加强洛阳外围的防御;下诏解除“党禁”,以缓和统治集团内部的矛盾;出宫中藏钱收实官兵,用西园马匹装备军队,扩充骑兵,增设西园八校,以加强军队实力,尔后,东汉王朝调集军队,开始向起义军进行反扑。当时,活动于颍川一带的波才起义军对洛阳构成直接的威胁,所以汉廷委派中中郎将皇甫嵩、右中郎将朱儁统率主力投入这一战场。对于起义中心地区的河北一带,则由任北中郎将卢植率北军五校尉和当地郡国兵前往镇压。对于南阳地区的张曼成部义军,则加强防御,暂取守势。东汉统治者实施这种先防后剿、攻守皆备、重点进攻、逐个击破的战略方针,表明他们具有老练的统治经验和军事素质,是黄巾起义军所面临的一伙凶狠狡猾的敌人。 就在这种大背景下,我,李靖,大汉度辽将军,接到朝廷诏令,即日起调本部精兵出师平叛。我看到诏书后,嘱咐了秦虎、周豪几句,接着就带着秦牧、张辽径直回府,此时孙(名立字伯功)副校尉已经急得不耐烦了,一见到我就问我什么时候出兵。我心想,你还不是急着去你的主子何进那表忠心吗?于是我答道:“孙校尉,汝当知晓,吾军依前谋划应当休整,此次黄巾贼乱来势突然,各州皆是措手不及,虽说朝廷命我等立即出兵,然目下情形却容不得我军妄动。吾方才得报,本州南部太原郡亦有****伙同少许匈奴人造反,刺史大人已召集军兵前往平叛,非但如此,河东、河内两郡亦是烽烟四起,此去司隶赴援艰险异常,非谋定而后动不可!” 孙立急了,嚷道:“李将军莫非怯战乎?伯功身沐皇恩,不敢有辞,愿得将令,自带本部精兵往援!”我暗笑道,什么皇恩,不就是为你主子何进吗?不过这对于我来说也是一个把他踢出此地,彻底掌握度辽军的机会。 于是我答道:“孙校尉严重了,汝也是行伍出身,当知晓军需之重。此次黄巾乱发,看似声势浩大,其实败亡已定。何者?军无积粟,士缺五兵,又少训练,将帅无人。故吾意非不发兵,实是欲候武备周全尔。吾此次收服敕勒族,要得良马,首批三千不日即到,至于弓弩刀戟铠盾,吾已发令五原、云中、定襄三郡之郡兵武库选其所藏精良者悉数运至。虽有违朝廷法度之嫌,然某料京师洛阳武库为平乱已调用殆尽,其余朝廷武库又不及运,兵器辎重还需我等自理,故甘冒风险。待三日后诸事齐备,即可发兵。届时吾军精锐尽出,骑兵双骑,步兵皆乘战车,千里之遥,三、四日便可至,岂不顺遂?” [史书记载,东汉一次羌族起义,朝廷调兵:骑兵五千,步兵一万,兵车三千。注意其兵种配置,一辆兵车通常载三人,也可多载,也就是说这是一支绝对的“快速反应部队”,比起古罗马军团(步兵为主,标准一日31--39公里)来,古罗马军团就像是只乌龟,壳虽硬,可机动灵活性太差,在中国广阔复杂的土地上适应性不强,更不要说还要面对北方游牧集团动辄几千里战线、数百里纵深的进攻了。军事上讲究“因情用兵”,要考虑地理环境、人口因素、技术力量、军队规模、战术素养、政治关系等一系列问题。粗略的说,军队编组、兵种配置要服从战略需要,而武器选择、阵型战法要服从战术需要。所以我觉得网上诸如假设两军对抗谁会胜、古代东西方武器盔甲谁更厉害之类的事有些无趣,有点像儒家好论万事习惯的****,纯属外行看热闹。] 孙立闻言精神一松,道:“将军深谋远虑,运筹帷幄,某不及也,适才冲撞处,还望海涵。” 我笑道:“伯功严重了,汝亦是为国事担忧,我怎会放在心上?况且吾尚有违朝廷法度之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