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5章:这才是少年英雄。(求订阅) (第3/3页)
带着一队人马叛变,并将起义首领耿京给杀害了。面对着这样的情况,辛弃疾带着50骑人马,前往了金国大营。虽然辛弃疾只有50骑,但50骑个个都是精兵强将,能以一档十。”
“王安国看到辛弃疾,突然有了一个想法,他想先劝住辛弃疾,然后再将辛弃疾杀掉。便对辛弃疾说,大家都是自己人,我正要请你喝酒。辛弃疾说好啊,跟着王安国到了营内喝酒。不想,刚进到大营,不等王安国动手,辛弃疾却是先发制人,将王安国给抓了起来。” “但这毕竟是金营,辛弃疾知道以自己50骑的实力,根本不可能对抗得了这么多的士兵。随即他大声一喝,说道,金国人奴役我们多年,我们难道还为金国人卖命吗?大家都是汉人,我知道,大家都是被逼无奈这才为金国人卖命。但今天有一个机会,我已经联系了南宋朝廷,谁愿意跟着我回杭州。结果,当场就有1万多人跟着辛弃疾。而辛弃疾也带着1万多人,就此回到了南宋。” 直播间内一众人兴奋起来了。 “我草,这才是真正的少年英雄啊。” “50骑闯入金营是为勇,全身而退并带回1万多人是为谋,牛逼。” “更为关键的,人家这才21岁。” 此前所有人都以为,南宋是一个悲剧的时代。 他除了岳飞少数几人之外,其他一些人个个都是软弱无能之辈。 但没想到。 眼前出现的这一位只有20来岁的少年英雄,却是让他们眼前一亮。 …… “江宁老师,后面呢。” “咦,你不是说辛弃疾是贪污犯,没做出啥成绩来嘛。” 看到还是这位粉丝的话,江宁笑着说道。 “这个,这个……可能史书上记载的也没有这么详细。” 这位粉丝有一些尴尬。 虽然江宁看起来讲的与他讲的差不多。 反正大事件上一样。 可涉及到具体事情,那就不一样了。 可也正是具体的事情不一样,却又让整个的辛弃疾在他眼里变得完全不一样。 至少。 这会儿他不会觉得辛弃疾从金国那边回来有什么问题。 不但没有问题。 他反而拍手撑好。 有这样的少年英雄,谁不想看到呢。 “呵呵,确实没这么详细。毕竟,朝廷也没有打算太过于重用辛弃疾。” 江宁继续说道:“辛弃疾带着大部队回到南宋,南宋朝廷大是震惊,他们没想到,在金国控制下的汉人,他们竟然还思念故土,还想着为国报仇。当时的宋高宗就封辛弃疾为江阴签判。不久之后,宋孝宗即位。这位皇帝比较有主战意识,同时还给岳元帅平反了。可是,虽然宋孝宗有北伐之意,但却仓促起战,加之用人不当,内部出现矛盾,最终导致失败。” “不过虽然如此,辛弃疾却是一马当先,向宋孝宗上书《御戎十论》和《九御》”。他客观地分析了宋金双方的形势,提出了周密详尽的恢复大计和克敌制胜的战略战术。但可惜,书呈上去之后,并没有引起太多的反响。不过,宋孝宗还是记住了这位年轻的少年英雄。” “随后几年,宋孝宗开始稍稍重用辛弃疾,与之同时,辛弃疾在这一时间段也分别出任了各个州的通判,知州,提刑等。同时,因为辛弃疾的才能,他还快速平定了【茶商军】。另外,辛弃疾自小熟读兵书,又在很年轻的时候就加入了起义,对于带兵打仗有自己的一套。在江西任职时,他组建了飞虎军。 飞虎军有一些像现在的特种兵,他令飞虎军以1000人为一个队伍。这个队伍都是精挑细选的人才。也正是在辛弃疾的带兵之下,江西与湖南这一带一众土匪,全都被辛弃疾给平定了。进而辛弃疾又得到快速提拔。但可惜,辛弃疾自小出身于金国控制下地盘的身份问题,所以,朝廷一直都不敢特别重用辛弃疾。” “偏见。” 有一位粉丝说道。 “对,就是偏见。” 江宁点头:“虽然皇帝觉得辛弃疾很有才华,也很有能力,但是,他的身份摆在那里,所以朝廷一直都非常犹豫。因为辛弃疾很有能力,也很有才华,所以,他们即不会不用辛弃疾,但又不敢特别重用辛弃疾。这即给了辛弃疾希望,但每每到了重要关口,却一次又一次让辛弃疾失望。后来,眼见自己为国报仇的希望无法达成,辛弃疾便辞官到江西种地去了。”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