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127章 谁怕! (第2/3页)
移,他感到肋下一凉,后背衣服已被偷袭之剑划破。 苏佑化横移为飙前,确是扑向马上女子。他没有选择逃跑,反而对女子出手,这一着出乎敌人意料。苏佑感到身后长剑同时加速,森寒的剑气直抵背脊。女子的一众骑士手下见苏佑居然冲向郡主,骇然猛催马腹,分成两队从女子身边绕过,对苏佑进行包抄截击。前头的镜月司探子也顾不得隐藏,加速掠至。 这是一次针对苏佑的袭杀。除了女子和一众骑士是声势浩荡的直冲过来,背后的偷袭者和镜月司探子都是悄悄接近,所以街上的百姓并没有感到杀机。只是以为这个刁蛮郡主因为被人挡住道路,猛挥鞭抽打那个倒霉的男子,后面的骑士也急冲冲上来教训他。 苏佑身陷三方包围。但包围中不止他一人,还有那个刁蛮女子。在苏佑探手疾抓女子马鞭时,女子双目爆起寒芒,鞭子猛然绷得笔直,如剑般疾刺苏佑手掌,这一刺劲气十足,显出不凡的功力。 苏佑一根手指探出,点中鞭尖。鞭子立即变软,缩了回去。苏佑趁势扑前,女子一惊,再次抽出马鞭,阻挡苏佑欺上。 苏佑猛喝一声“咄”。声音如在女子耳畔炸响,手上就不由一滞,苏佑已经抓住她的手臂,借力一扭就蹿上了马背,将女子掌握在手中。 女子感到手臂不受控制地往前挥去,手中马鞭迎向追刺上来的长剑,长剑的主人吓着急忙收剑定身,攻势立破。苏佑这才与此人照了一面,那是一张年轻的脸,此时这张脸上即惊且怒。 苏佑一手按在女子颈上,另一只手猛催跨下座骑前冲,动作行云流水。 几名镜月司探子见苏佑的手掐住女子劲脖,不得不让开道路。苏佑马速不减,与几人擦身而过。后面的骑士见郡主被人一个照面擒走,骇然狂追。苏佑策马奔驰。幸好街上的行人,早在女子喝叱时就躲开了,让苏佑得以放马狂奔。 女子小命捏在苏佑手上,仍喝道:“你敢伤害我,我爹不会放过你的。我爹是姚汝群郡王。” 苏佑之前莫名其妙和云蚕打了一架,现在莫名其妙被人袭击。正心中窝火,老子不会任人欺负,滚你丫的蛋。苏佑怒了,管你是什么郡王、郡主。这一刻,他心无畏无惧,顿感全身轻松,浑体通透。 苏佑再不将追敌放在心上。奔出百来丈,见前面有个路口,他猛地将被制住的女子甩向追的最近的那位年轻剑客。女子的身体在街上横着旋转,呼啸掠向剑客。 剑客的身法比几位骑士还要快,追在最前面。他一眼看出郡主不但被制住了元气,体内还充斥着对方的元劲。立即止住身法,沉腰坐马,先向郡主遥推出一股柔和的元劲,待郡主身体旋转减慢,才一把接住。他就感到一股强大的力量从郡主身上透掌而入,不由连退了几步。身后的骑士受他们一阻,被迫纷纷勒马。 苏佑转入路口不见。待剑客放开郡主再追到路口,只看到一匹还在往前奔行的空马,马背上的人已然消失不见。 女子检查了身体,发现并没有受伤,才惊魂甫定。开始大骂骑士手下,并用鞭子抽打他们,骑士们不敢躲闪,任鞭子抽在身上啪啪作响。几名镜月司探子悄悄退走。年轻剑客瞧着苏佑消失的屋顶方向,紧咬嘴唇,面容阴沉。 女子狠抽了手下一番,发泄完后,狠狠盯着街道远方哼道:“好你个苏佑,今天的羞辱,本郡主定会百倍找回。你等着!” .............. 苏佑在南城码头下了船,快速回府。他一边走一边回顾与云蚕的战斗以及刚才那场袭杀,思索自己的表现。与云蚕交手时,相较于云蚕的肆无忌惮,他心有顾忌,就有些放不开手脚。然后与那不知名郡主交锋时,当时怒气涌起,放手为之,反而占据主动,将他们玩弄于手上,这才是真实的自己嘛。我不主动惹事,也不会怕事,对于欺负自己的人,奋力打回去就是了。 一路不停回到孙府。看时间还不算晚,苏佑往孙府学堂方向走去。学堂位于内外府交界的微风湖畔。苏佑也是第一次来这里,学堂是一栋有些古老的木石结构院落。院落面积不小,在院子的两头各设有一间学堂,六到十岁的孩子一间,十一到十五孩子一间,足有上百人在此学习。 此时大学堂内还有先生在授课。苏佑走到窗边,一眼看到坐在靠后位置的杨婵。她似乎正在开小差,眼睛正瞧向窗外,就看到苏佑。苏佑指了指先生,提醒她认真听讲,才惊讶地发现这个先生竟然是孙族二爷,紫金太学殿太学士孙重山。 孙重山怎么会来这里教书?苏佑不敢打搅,退后一步。心神放到孙重山的讲课上,孙重山正在讲鑫浩国的历史,讲千年以降鑫浩历代皇朝的发展,他从政治、军事讲到文化。主要是讲文学,讲学术流派的兴替和变革,也讲一些名人轶事。 苏佑也来了兴趣,不知不觉听完了整节课。先生宣布下课,学生们跑出学堂,杨婵出来并没走到苏佑身边,而是一个人在一旁待着。 孙重山出来,苏佑已客气上前施礼,口称太学士。孙重山早看到苏佑,说道:“叫我二爷就行。”苏佑就喊了声二爷! 似乎看出苏佑对自己来这里授课有些疑惑,孙重山解释道:“只要是不上朝堂,我每月总会抽出几天时间来私塾教书,已坚持有二十年。三代这些少爷小姐基本都听过我讲课。平日里,我朝中的学生也会抽空来此授课,甚至他们家的孩子有的也会送到这里来学习。” 在孙重山示意下,他们在院子里的石椅上坐下。孙重山继续道:“我学生中一位叫陈学谦的先生来这里的次数最多。今天学谦当值,就换成我了,想不到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