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301章 献策 (第2/4页)
肆。李林甫拜相以来,为耽宠固权,朝中声望稍著者,必被阴计中伤,致当今满朝看不到一个储相之才,张垍成了唯一的选择,换他拜相,德才兼备之后进者方得一条出路,而不至于变化一起,朝中可主事者一人也无。” “德才兼备之后进者?”哥舒翰想了想,问道:“你不会想举杜有邻为相吧?还是颜真卿?” 薛白心中一凛,从容道:“出将入相,哥舒大夫如何不能拜一任宰相?” 哥舒翰愣了愣。 薛白道:“但哥奴一定不会容你拜相的,所谓‘边镇尽用胡人’,他想的就是胡人不能取代他的相位。” “休要离间我与右相。” “将军身体不好,还能在陇右几年?而将军谋略却又输于哪个汉人。哥奴一去相,大唐英才豪杰方可人尽其用……” “够了,说没完了。” “那我最后问将军,倘若你是宰相。南诏一事你如何处置?真就定张虔陀一个好色之罪?任阁罗凤巧言令色行叛逆之实,但南诏从来不是关键,关键在于吐蕃!” “啖狗肠。”哥舒翰骂道,“你说破天,也全是花言巧语。要伐南诏,还不是得右相准备钱粮。” “若需大量钱粮,以数万大军南伐,则朝廷至此深陷泥潭。”薛白道:“哪怕只调动五万人往南诏,将军以为能不影响陇右吗?南诏之地势,当选精兵良将,兵不必过一万,但务必精锐,将不必节度使,当如高仙芝般能神兵天降者。不如由将军来举荐一人如何?我保证,张垍必答应。” 趁着哥舒翰没来得及打断,他倾得近了些,继续怂恿。 “张垍若拜相,根基不牢,则边事必听将军之言。” “休再说了!”哥舒翰正色叱道,“再说,就滚出去。” 薛白笑了笑,如他所愿,不再提这些事。 彼此都已经很清楚,哥舒翰的选择干系到相位与南诏之事的结果,该慎重考虑。 侍婢继续上菜、添酒,不一会儿,阿布思也到了,哥舒翰却因与薛白聊天,忘了去迎接。 因说是家宴,阿布思是带着妻子来的,他妻子是葛逻禄的公主,皮肤白皙,亮晶晶的眼神、高高的鼻梁,是个漂亮又十分有英气的草原女子。 客人都到了,哥舒翰又招呼随他入长安的几个将领坐,稍适寒暄之后,提了第一杯酒。 “来,这第一杯酒,贺献忠升这朔方节度副使。” 众将皆大笑,薛白则听着“献忠”这个阿布思的汉名,差点误认为是个反贼。 这些人说话直率,也不顾薛白在场,其中便有人道:“右相已准备罢免张齐丘,到时李将军就是朔方节度使。” 此事也并非隐秘,似乎不把边镇全都换成胡人,李林甫心下难安。 但阿布思却有些愁眉苦脸,道:“将军,这朔方节度副使只怕不好当。” “何意?” “杂胡跑去与圣人说,要我把族人全迁到幽州去。” “为何?” “防着我罢了。” 哥舒翰皱眉,道:“没有这道理。” 阿布思道:“杂胡显然不希望我在朔方立足。杂胡的兄长不也盯着朔方节度使的位置吗?” 他们没说原因,但薛白大概能猜到……阿布思本是突厥部落首领,属铁勒九姓之一,当年,王忠嗣北伐突厥,打得突厥内乱而灭亡,阿布思也是那时投降了大唐,其部落也是王忠嗣安置的,与安禄山一直就不太和睦。 至于哥舒翰,与安禄山一向是有些过节,个中原因,似乎还与他们说的“杂胡的兄长”有关。 此时薛白也不吭声,听着他们三言两句的议论。 末了,哥舒翰给阿布思出了个主意。 “此事,你去求右相。” “右相只怕是更偏心杂胡些。” 哥舒翰道:“你年轻,认右相为义父就是。往后万一有事,多关照义兄义弟,右相会念你的情。” 当着薛白的面,他这句话像是表了态,而且还切准了李林甫的心思,李林甫最近最担忧的就是儿子们不成器。 薛白却不会被哥舒翰这个表态吓退,认为只要价码给够,哥舒翰很快就能放弃李林甫,支持张垍,以至于之后的颜真卿。 至于杜有邻……薛白此前还真没想过推他拜相。 酒宴到了暮鼓前就歇了。 这些横行于河陇的将军们到了长安城犹心怀敬畏,恪守宵禁的规矩。却不知这些年宵禁已经越来越松散了,有金吾执卫的权贵们常常为了玩乐而犯禁。 薛白饮了两杯酒,微醺,哥舒翰假意问他是否需要人护送。 “如此,多谢将军了。”薛白竟不拒绝,顺势应下。 哥舒翰似乎有些后悔多问一句,其实又不太后悔,回头一看,道:“李晟,你送薛郎。” “喏。” “哈哈,送时是薛御史,回来便是薛判官。” “末将领命。” 李晟是个很年轻的将领,只有二十三岁,身材魁梧,六尺有余,双臂过膝,体形像是一只巨猿,一双眼却像猫一样在月色中微泛着光,极有神彩。 他看薛白的眼神十分热情,在酒宴上就是。 “薛判官请。李晟,字良器,你以字称呼我就好。” 李晟伸手替薛白牵马的一瞬间,薛白低头看去,见了他手指上的茧,问道:“良器兄弓术很好吧?” “略通弓术。”李晟应道。 过了一会,他道:“王节帅曾赞过我的弓术。” 薛白于是明白了,李晟原来也是王忠嗣麾下的将领,王忠嗣离任了之后,他留在陇右跟着哥舒翰。因这一层关系,他对薛白颇为亲切。 一句话,表明了态度,这位也绝不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