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266章 春归 (第2/4页)
及此事。 春江水暖鸭先知,这次薛白反而是那一只鸭。 他一边写,一边思量,最后干脆明明白白地把自己的意见写上去。 他认为杨党绝对不能在李林甫的逼压之下出手攻讦王鉷,当此时节,李林甫急需助力,杨党反而应该全力对付安禄山。 如此虽然会让李林甫不满、敌视,乃至打压。但只要扛住压力,到最后李林甫是有可能牺牲一部分安禄山的利益来拉拢杨党的。 这么做当然不可能除掉安禄山,因为一动他必引发边镇生变,但只要李林甫开始牺牲安禄山的利益,双方必然会有嫌隙,这便是杨党的莫大机会。 “春菲将尽,西望长安,满目愁思,唯盼吾兄咬紧牙关,宰执天下在此一举,万不可退让,切记切记。” 最后这几个字写完,薛白长出一口气,吹干了这封长信,正要装入信封,须臾又担忧起来,提笔再添了几个字。 “功业当前,吾兄务必爱惜身体,珍重珍重。” 如此,他才装好信,命心腹送往长安,嘱咐一定要亲手交到杨銛手里,任何人都不能转交。 ~~ 那边杨齐宣转回驿馆,李十一娘正在打骨牌,见了他便没好气地骂道:“挨千刀的,一整天去哪鬼混?” “被薛白晾在县署了。”杨齐宣道:“我看他那态度,没把我当一回事。” 其实李十一娘也没把这夫婿当一回事,边推着牌,道:“你不是要借高尚之事压一压他?” “坏就坏在高尚,压没压住,反而让薛白气焰愈发嚣张了。若非如此,我不至于如此为难。” “六饼。” 杨齐宣站在妻子身后看牌,伸手把她要打出去的牌拿回来,指了另一张。 “你别动。”李十一娘最恨有人教她做事,瞪了他一眼,啐道:“滚一边去,我用不着你教。” 受了这种气,杨齐宣也没吭声,只叹了口气,道:“那你教教我罢了。” “这还不简单。”李十一娘登时打开了话匣子,“我早与你说过了,薛白那人吃软不吃硬的,你再逼压他,能比我阿爷还了得?此番无非是拉拢他来对付王鉷,好言好语劝便是了。知你抹不下面子,我让十七去说一声……” “你早些说吧,这偃师真是待够了。” 李十一娘这局牌本来马上要胡,没想到被人抢先了一步,她犹在嘴硬,只说自己运气不好,把牌友都打发了,再唤人去请李腾空来。 婢子却禀报,十七娘今日出去了。 “出去了?我方才还看季兰子买了胭脂回来。”李十一娘讶道,“哦,杨郎你是不知道,因明日要去陆浑山庄,这俩小娘子忙着梳妆打扮呢,还道士呢……嘁。” 她话多得让婢子都回答不了问题。 杨齐宣只好再问了几句,知道李腾空出门有带护卫便是。 “该是那胭脂不满意,她又去买了。”李十一娘絮絮叨叨,“不然还能去哪,她与季兰子难得能分开。” “是啊。” 杨齐宣走到窗边,向院里望去,可惜没能看到李季兰的身影。 他觉得她是喜欢他的。 她每次看到他,眼眸都亮晶晶的,双颊泛起红晕,显得格外娇丽,而她见不到他时,常独自在那黯然神伤,目露愁思。 可惜,他已为人夫,妻子还是如此傲慢的性格,不容他纳妾。而这一路而来,他们都没有机会单独说上一句话。 想着这些,杨齐宣看着庭院中将要凋谢的花儿,心情忧郁,想要赋诗一首向李季兰表明已收到她的心意。 搜肠刮肚,他最后只是长长地叹息了一声。 “唉……” ~~ “吁!” 偃师县西的官道上,有五人策马而来,在路边的民舍前勒住缰绳。 “郎君,到佃户家中稍歇一会吧?” 为首的是个三十余岁的中年男子,身边跟着四个家仆。 他仪表堂堂,头上戴着孝。风尘仆仆而来,眼眶发红,显然正经历着巨大的悲恸。 此时听到家仆问话,他并不回答,只是抬头望向北面的首阳山,良久不语。 见此情形,家仆们遂将他扶下马来,请进了佃户家中。 “贺老头!郎君回来了,快去烧壶水来!” 农舍里转出一个佝偻着身子的老农,见到这一行人,有些惊慌,欲言又止的,最后应道:“好,好哩。” “这些马匹是谁的?有人路过你宅子?” “这是……” 贺老头都还没答,中年男子已被拥入农舍中,才进小院,他忽然停下脚步,愣在了那里。 院中,一个女冠正在给一个小女孩敷药。 她只显出一点侧脸,有着少女的纤细与娇嫩,又像是个落入俗尘的善良仙子。 “这是谁?” 那女冠回过头看了一眼,答道:“贫道来给幼娘治病。” “鄙人宋若思,出身陆浑山庄宋氏,官任监察御史,家父……亡父……” “节哀。” “敢问道长尊号。” “腾空子。”李腾空给小女孩敷好药,道:“你不要碰水,过两天再来看你。” 说罢,她起身便要走。 “且慢。”宋若思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