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五十八章兵家~亚圣吴起 (第6/6页)
、乐羊、吴起、李悝等治世能臣的改革下,魏国率先变得强大起来,并向外开疆拓土。而当时正处于西部边陲的秦国不幸成为了魏文侯的打击对象。一夜之间秦国的河西之地尽数落入魏国之手,秦军虽然奋起反抗,但却屡屡被魏军击败。魏文侯死后,继位的魏武侯比其父魏武侯有过之而无不及,在他的手上,魏军继续四处扩张,秦国的生存空间遭受到严重打压。周安王三十年(前389年)忍无可忍的秦惠公为夺回河西故地,征发50万大军大举进攻秦国东出的重要城镇阴晋。决定两国未来50年的阴晋之战一触即发。 而当时驻守河西的正是大名鼎鼎的魏国名将吴起,当初齐国进犯鲁国,身在鲁国的吴起为求得功名,不惜杀死了自己来自齐国的妻子,以求得鲁国国君的信任。后来吴起率领鲁军大破齐军,但其为求功名不惜杀妻的行为也受到了鲁国人的声讨,万般无奈之下吴起只得只身逃亡魏国。 当时的魏文侯虽然对吴起杀妻的行为嗤之以鼻,但却又欣赏吴起过人的才华,于是对其大加重用。果不其然在其投奔魏国不久后吴起就替魏国训练出了一支装备精良、战无不胜的铁军“魏武卒”。 听闻秦军来犯,吴起立马启用亳无战功的新兵,并针对秦军规模虽大但却虚弱不堪的军力决心率军与秦军决一死战。 在大战前夕,吴起对三军发号施令说:战端一开三军皆必须和我一起去同敌军作战,无论你是骑兵、车兵还是步兵。若在战场上不能缴获砍杀敌人的车和人头,待敌军虽败,你等却也无功。在吴起的军功鼓励下,魏国的五万新兵瞬间士气高涨、斗志昂扬,誓要拿秦军的人头换取功名。而秦人为夺回故土也决心誓死一战。 次日,秦军主力数千乘战车和几十万大军浩浩荡荡的抵达阴晋战场,秦惠公看着不远处的阴晋城邑转头对秦人说道:将士们,魏人霸凌,血腥屠杀我秦人占我河西故土。身为赳赳老秦人,我们别无选择,只能踏过敌人的尸体,夺回我们的城池,拿回属于我们的东西。 一边是装备精良、渴望军功的魏军,一边是老弱病残、誓要夺回故土的秦军。在两军主帅的一声令下,战国初期规模最大的战争在一片喊杀声中爆发。 战斗一开始,秦国的中军便急不可耐的向魏国前军发起攻击,在战车的掩护下秦军成功抵达魏国军阵面前。但随后冲在最前面的秦军战车却被魏军的长矛掀翻,随后魏军的战车一涌而上,将冲在最前面的秦人全部收割。 秦惠公见前军大败,立即命令中军压上,但秦军虽多却武器陈旧,军队大多数都由农民组成。在魏军的一阵箭雨攻击下,秦军瞬间失去斗志纷纷向后退去。败下阵来的秦军相互踩踏、秩序混乱,吴起见状立马命令整军待战的魏武卒冲出。在久经战阵的魏军面前,秦军显得格外的弱小,数十万人组成的中军防线被魏武卒的战车反复冲杀,最终被魏军击溃! 最后的决战在这一幕上演,眼见大军溃退秦惠公立即下令全军撤退,而五万视军功如命的魏武卒也如同日后商鞅变法后的秦军一样,疯狂收割着敌人的性命。50万秦军就这样在敌人的砍杀声中,在战车的踩踏声中殒命沙场。 此战过后,羞愧难当的秦惠公于两年后抱憾而终,吴起和他的魏武卒踩踏着50万秦人的尸骨走向了巅峰。经此一战秦军元气大伤,国内的青壮年几乎损失殆尽,诸国见状纷纷趁火打劫,秦国差点因此覆灭。而魏国在之后的几十年内成功摘得中原霸主的宝座,直到秦国商鞅变法后。 中国历史上第一支特种部队,这就是战国吴起训练的魏武卒。 这支特种部队的选拔标准非常高,兵士全是百里挑一的勇壮之人,而且战法先进,进退有据,万人犹如一体,要求每个士兵手持长戟,腰挂利剑。为青铜大盾和十二战强弩以及五十发弩箭。除此之外,魏武卒还要身披三层重甲,携带三天军粮,全身的负重达到一百斤,带上这百斤的装备还要在半天之内连续骑行一百里后,立即投入战斗的士兵才能称得上是魏武卒。 在阵形编排上,吴起要求个子矮的拿矛戟,个子高的用弓弩,强壮的扛大旗,勇敢的cao金鼓,体弱的搞后勤,主意多的编在一起、老乡编在一起。同时,不在“天灶”扎营,不在“龙头”驻兵。天灶指大山的谷口;龙头指大山的顶部。武卒还按军旗的不同,承担不同的作战任务:左军用青龙旗、右军用白虎旗、前军用朱雀旗、后军用玄武旗,中军用招摇旗。所有军列都要听众中军的指挥。 在吴起的带领下,魏武卒曾经创下七十二战不败的军事神话,其中就有五万魏武卒攻下函谷关,狂虐五十万秦军。拿下秦国五百里土地,打的秦国不敢东出的记录,也确立了魏国在战国早期霸主的地位。除此之外,吴起还对魏武卒士兵进行了单兵技艺、阵法、编队和联络记号等诸多严苛的实战训练。并且,他还将魏武卒的编制大胆设定为5人为伍(伍长1人)、2伍为什(什长1人)、5什为屯(屯长1人)、2屯为百(百将1人);以及500人设五百主1人,1000人设二五百主1人(类似于现在1个团的兵力)。 而这种相对灵活的军队编制,也让魏武卒整个指挥系统更加适应于实战。而且,即便是遇到了战败的情况,魏武卒也不会出现混乱,他们会迅速就近联合重新组成军阵(无论各军队的士兵是否熟识,皆可迅速的完成配合组建)。 其次,魏武卒有一套苛刻的选拔标准。 说起魏武卒创立之初的选拔标准,那确实不是一般的苛刻。据《荀子议兵篇》的内容所记载:“魏之武卒以度取之,衣三属之甲,cao十二石之弩,负矢五十,置戈其上,冠胄带剑,赢三日之粮,日中而趋百里。“ 这段话的意思是说,魏武卒的士兵需要披上3层重甲和铁盔,能开12石之弩(120市斤为1石),同时每人还要背50只弩矢,并需要携带长戈或者铁戟,腰带间悬挂着利剑,以及配备3天的作战口粮。 而且,魏武卒在如此多的负重装备之下,还要达到在半天内奔袭100多里地的负重越野能力。由此可见,魏武卒的选拔标准确实是非常人所能达到的级别。 最后,魏武卒有一系列著名的实战战例。 据记载,自打吴起创建魏武卒后,他率领着这支部队征战的过程中,更是创下了“大战七十二,全胜六十四,其余均解(也就是平手的意思)”的功绩。而且,吴起在率领魏武卒的30年中,不仅攻下了函谷关,还夺取了原本属于秦国的500多里土地。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