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5章 是因为没有钱吗? (第2/3页)
的名头回来了……” “大家如果还有疑虑的话,我可以联系一下当时烧制这件瓷器的师傅。” 张扬完,眨眨眼,看向在座的各位专家。 真不是他想装比,实在是条件不允许。 这毕竟是他亲自指导的、河东集团烧制的工艺品。 当时陈彦光手底下的师傅,傻乎乎的想蹭“乾隆致远堂”的名气。 现在的底款,就是按他的建议改的。 不得不,陶嫦手底下人仿造的实力值得信任。 不是浸润在清官窑青花瓷几十年的行家,还真难看出这件东西的真假。 “张,你这也太细了吧。”刘老师由衷的感慨道。 “是啊是啊,好细哦。”其他人纷纷附和。 只有贺老师零有营养的话: “没想到张老师,你还涉足工艺品行业啊,怪不得鉴定得这么决绝。” 其实他也看出来这件瓷器有问题,但没有把握服在场的其他人,自然就没。 现在张扬这个法,根本找不到反驳的理由。 你是真品? 不好意思,这件东西就是我找人仿造的。 很快,现场全票通过了张扬这份鉴定意见。 …… 之后的过程愈发顺利,张扬这98件渐渐接近尾声。 其中只有两件东西,是他单独一人,站在所有饶对立面。 其他的时候都有帮手。 这两件里,一件是清康熙仿汉的铜镜。 在场两位青铜器专家一致认为,就是汉镜,因为无论是形制还是包浆,都符合汉代的特征。 张扬当然不同意这样的法,据理力争。 他们三位谁都服不了谁。 最后是刘老师出来和稀泥,把这件东西的年代定为“清及以前”。 另外一件,则是刚出现在屏幕上的这一组青铜戈。 一组一共两件,造型古朴,规格一致,锈色自然。 张扬介绍完东西后,直接看向刚才的两位青铜器专家。 如果有人反对,那只能是这两位——夏老师和袁老师。 这次夏老师没动作,袁华老师举手示意,他有话要。 “这组青铜戈,我没看错的话,应该是双堆集镇的马圩村出土的。” “当时发掘出了大量的青铜戈,怀疑是战国时期吴越交战的古战场遗址。” “因为出土数量很多,有部分流入了民间,我前两年经手过好几件,有几件现在就在手上,所以肯定不会看错。” 袁华不仅出了坑口,还拿自己的亲身经历来佐证。 他这一番话,服力十足。 在场的其他专家议论纷纷,大部分人都信了。 “袁老师。”张扬竖起大拇指道:“细,真细啊!” “谢谢夸奖,都是张老师你起的头啊,不的细一点都不好意思。”袁华扶了扶镜框,笑着道。 “所以张老师你同意袁老师的观点了?”负责人出来问。 “同意?那你可能搞错了。” 张扬耸了耸肩,目光囧囧的看向袁华: “这组青铜戈,很明显是现代的仿品,应该是真品青铜戈翻铸的。” “锈迹虽然自然,但如果是出土于双堆集镇的马圩村,距今至少二十几年,包浆多少该有点变化吧?不会像这两件,跟刚挖出来没多久一样。” “袁老师,您真的觉得这组青铜戈,和您手里的藏品一样吗?” “是的,几乎一模一样。” 袁老师捋了捋下巴上的胡须,劝张扬: “青铜器的绿绣,就是你师兄车老师,也不敢用来断代,你还是不要献丑了。” “都已经看出这么多件有问题的东西了,最后看错一件也很正常嘛……” 张扬等对方嘟囔完,直接开口: “我可没我看错了。” “反倒是您,方不方便给我们展示一下,您口中的同款青铜戈?” “不方便。”袁华冷着脸直接拒绝:“张老师不会把我当成你直播间的宝友了吧?” “没有没樱”张扬摆摆手:“我觉得吧,要真一模一样,那袁老师你,应该是买到假货了!” “呵呵。”袁华轻蔑一笑,不作回应。 “当然,也有可能,您是揣着明白装糊涂。”张扬补充道:“毕竟谁买到假货都会难受,国宝帮也这样。” 他最后补的这句话,是奔着杀人诛心去的。 “嚯!”在场的其他专家发出惊呼。 贺老师更是睁大眼看着张扬,心不愧是年轻人啊,战斗欲望这么强?! 打打打,打起来! 张扬的表情倒是很淡定。 刚才那件明明是清仿汉的,这姓袁的看不出真假就算了,还嘴硬。 也就是刘老师和稀泥有点水平,东西又算是文物,他才没坚持。 现在这件,几年前新仿的青铜器,还要嘴硬吗? 张扬心想,要是真真假假的原则性问题都糊弄,那不成车礼军二号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