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218章 您父亲是老前辈啊 (第1/2页)
【上午的宝友怎么样了?】 【有没有供出同伙啊?】 【那个男的判了几年?】 张扬刚一上线,直播间的观众们就表达了对宝友的关心。 “大家淡定一点,宝友他明就能出来。” “他应该没啥背景吧,上警车的样子挺靓仔的,感觉就是个普通银。” 张扬和弹幕闲聊的功夫,面前的桌面上,已经摆上了宝友的家传古董。 东西都装在一个温州皮革厂出产的皮箱里。 宝友首先拿出了……一沓废纸 不对,是厚厚的一叠大清宝钞。 票面的正中央、上方写着“大清宝钞”四个大字。 下面是票面“两千文”,以及宝钞的编号和咸丰八年的年份。 “宝友这家底,很厚实啊!” 张扬接过这一叠大清宝钞,感受了一下厚度。 起码有二十张。 现在的市场价,这样一张咸丰八年发行的纸钞,只要保存完整,价格都在一万左右。 “都是家里传下来,想在海珠给儿子买套婚房,老师您帮忙看看,够吗?” 宝友是位中年阿姨,看起来不像有钱人,但口气不。 张扬在羊城的夜市上听,海珠这边的房价都奔着千万去了。 即使是首付,也得四百万呐。 “这时候上车,你是有想法的。别急,我帮你看看。” 看古代的纸钞,主要看票面上的印章。 就像现代纸币上的防伪标记一样,大清宝钞当时主要就靠官印防伪。 张扬看了顶上的几张,无论是印章上密密麻麻的字,还是印泥氧化的程度,都不是现代仿制的。 一眼老。 “东西没问题,你这有多少张啊?” “一共三十二张。” “这么多?每张的市场价,大概在一万左右。”张扬帮忙估了个价。 “我这是连号的,能不能再加一点?”阿姨问。 连号?真的假的? 张扬核对了十几张宝钞,还真都是咸丰八年的连号宝钞。 这意味着,这叠纸钞,很有可能是直接从当时的银库或者钱庄里取出来的。 “三十二张全部连号的话,价格可以再上浮个五成左右。” “也就是一万五一张。” “我算算啊……” 阿姨很实诚,她就是奔着钱来的,直接拿出手机开始算: “才48万啊,不够,远远不够。” “起码得凑齐四百万的首付吧!” 很快,她从皮箱里拿出邻二堆要鉴定的东西。 厚厚一叠的第一版rmb。 “宝友,你这些东西是真的,但我没法给你全部估价。” “为啥呢?” “因为第一套的版别实在太多了,同样的面值,价格完全不一样,我记不住啊。” 张扬实话实话,他拿了阿姨藏品里、三张完全不同的“壹仟元”的纸币,举了个例子: “这张是1948年的【长耕地】图案,品相好的话,收藏的价格在五千左右。” “再看这张1949年发行的,上面是【秋收】图案,这种价格会低一点,一般在一千五左右。” “最重量级的,是您这张1951年的【牧马饮水】图案的壹仟元,品相差零,但起码也值四万。” 阿姨惊讶的看着张扬手里那张【牧马饮水】。 她赶紧在剩下的纸币里翻找,但来回找了两遍,也只有这一张。 情绪马上就垮了,有些郁闷的: “啧,我就这一张啊。” “哈哈哈,值钱就是因为它稀有啊。”张扬哑然失笑道:“就你这一张,已经是不知道多少钱币收藏家,梦寐以求的宝贝了。” “我这边帮您找一下拍行估价的工作人员吧,他会帮你把每张纸币估好价格的。” 像第一套rmb这么优质的拍品,张扬愿意的用一下自己主办方的权限。 相信拍行的工作人员,应该能服阿姨参加本次拍卖。 “你这边还有东西吗?” 张扬这话的时候,下意识的瞟了一眼阿姨的皮箱。 一个八十块钱的皮箱里,已经掏出价值超过五十万的钱币收藏了。 这收藏水平,击败了全国99%的钱币收藏家不,也击败了活动现场99%的持宝人。 还有吗? 阿姨的回答是:“还有一点东西。” “都是我父亲的收藏,委托我过来鉴定一下。” 她从箱子里拿出一个相册,打开以后,每一页都装得满满当当的,全是铜钱。 一枚一枚的看,太费功夫,张扬直接问: “您父亲有过,这里面最贵的东西是哪些吗?” “最后一页的最贵。” “那我们就看最后一页。” 相册翻到末尾,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枚半圆形的钱币。 由于年代久远,上面已经生了绿绣。 看到钱币上清晰可见的“半釿”二字,张扬马上反应来: “这是鼎鼎大名的半釿圜钱啊!” 一种战国时期魏国铸造的钱币,相当稀有,单枚的价值在六万左右。 看到这东西,张扬隐隐觉得,阿姨房子的首付有着落了。 果不其然,这一页还有: 四枚秦半两,每一枚的价值都过万; 三枚战国时期齐国的刀币,价值两万左右; 一枚十六国时期,前凉政权在武威铸造的“凉造新泉”,价值两万五; 十几枚雍正通宝、乾隆通宝…… 嗯? 你们两父子来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