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人图_第9章公田带来怒火烧,眼见不平气如刀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9章公田带来怒火烧,眼见不平气如刀 (第1/2页)

    宋江又道:“当年王安石两次新政实是从朝廷之命,不得已而为之。

    “庆历新政失败之后,神宗皇帝深知‘百年之积,惟存空簿’,而主动将王安石调京问政新法。起初王安石谨慎以待,并未立时置答。回家后思忖既然皇上为了天下治理大计垂询自己,就该倾尽胸中所有,于是奋笔疾书《本朝百年无事札子》,向神宗奏议。神宗更因此文将王荆公引为肱股,遂命之实施新法。王荆公虽有‘天变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三不足之言,然而三者于之而言,均足以致其不成。公两次退职,均非绝境,而决然退之,其心志或不如章惇之坚,德行品格或更过之。待其辞世,司马相爷专向皇帝进言,认为他节义文章过人,死后朝廷宜优加厚礼,以免反复之徒诋毁。王荆公jianian相之说,或许不公。

    “王荆公当年受神宗皇帝所命,矢志改行新法,其间虽事出多舛,始终不改富国、强兵、安民初衷。章丞相承荆公一脉,力图行新法到底,终于得以富国强兵,且民生稍安。只可惜章惇此时左右手曾布首鼠两端,作骑墙之想;再有蔡卞大人固执荆公之法,以复荆公之望,实是偏颇狭碍,多增徒劳,更增了与旧党的怨气横生,章大人也因此二人之累举步维艰,但其新法所行成效最著。

    “蔡京既蒙荆公厚望,亦被司马温公赞能,到得此人为相,或许新法实行多舛,新党人才零落,只得与童贯等蛇鼠一窝,做一丘之貉,既不得富国强兵,还甚滋扰民生,所谓劳民伤财。章大人当年以轻佻不适君天下力阻端王登基,最是忠耿,今日看来,端王为君果然荒腔走板,再有蔡京等倒行逆施,以致天下民怨沸腾,现已今南方已反了方腊,北方也是烟尘四起。宋江今日这般啰嗦,藉以告诫众弟兄千万稍安勿躁,莫弄出什么扯旗造反的事端。”

    众人笑道:“虽然官家人一时胡作乱为,但官家毕竟是官家,我们弟兄哪里值如此抬举,有那样胆子,敢去扯旗造反?”

    弟兄们均道宋江杞人忧天,宋江却是心头惴惴,始终难以释怀。

    宋江言犹未尽,继续道:“当年司马光自认与王安石是君子之争,但其行远非十全十美。一是此公政见相轻尤其明显,于新法之中明显大有效者亦是一概否之;二是以地域分轻视南人,而行新法者俱为南人,悉数攻之;三是再有主动割让西夏的错乱之举。

    “凡此三者,好生让人不解,章惇因而怀疑司马相爷里通外国,曾让师姑祖扮作使女卧底在其洛阳家中。半年下来,并不见勾结卖国之事,反而多见其勤政简朴、心怀天下之举。更有甚者,西夏朝廷亦听说司马光要割地予之,竟使驻宋使馆人员中高手寻来威逼利诱,以图一举坐实。司马光光明磊落,反而严词以绝,并说自己主张割地予西夏以息干戈,完全为两国百姓,且说其与王安石、章惇之争,乃为内争、君子之争,绝不关外人之事;自己对王安石是既佩且痛,对章惇既痛又惜,全没有恨意。西夏人恼羞成怒,竟欲杀之嫁祸章惇。师姑祖看得明白,径自出手杀了西夏高手,救了司马相爷一家。师姑祖回复章惇,章惇气也消了一大半。以后师姑祖再潜西夏,虽非因司马丞相特行,又顺带再向西夏朝廷探听,均无司马丞相私下与西夏往来之事。

    “至于司马相爷逝后,章惇要对司马光鞭尸之说,也只是其惺惺作态的气话,圣上不允准也在意料之中。”

    宋江接连说了王安石、章惇与司马光之间诸多事体,长舒一口气,再道:“章惇早年与苏轼交往甚密,世人均知章惇将苏轼流放岭南死地,相负过甚。其实二人一个新法干将,一个反新的先锋,章惇先在乌台诗案相救苏轼,后在宰相王珪向神宗进谗言时再行回护。而在元祐党人弹劾章惇时,苏辙出手最狠,苏轼只是在其落难后以函安慰。其实说起来,还是苏氏兄弟负章惇更多。

    “章惇最恼元佑党人更在车盖亭诗案中将蔡确放岭南瘴毒之地以死,更将元丰新党人悉数流放,才誓将放逐岭南元佑党人处死。说来新旧党争往死里整之肇始者更该是元祐党人,也非特怨章惇而已,其后苏学士又曾屡次找章惇修好。两人交恶始于苏轼之软弱,不在品行,性格而已。

    “最可怜那苏学士,一心为国算计,熙宁新法时反对新法,因乌台诗案独自被难;车盖亭诗案时回护新法,更被司马丞相放逐,永不得用。其实放逐苏学士王荆公并没有比司马丞相更狠,而章惇比司马丞相更有来由。

    “实施新法,王荆公胸中丘壑万千,高举亮行,但性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