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127章:循环出 (第1/2页)
会议室内,左相李善长与各部尚书都已经抵达。 朱塬来到自己右首上位,与群臣一起向老朱见礼,大家才坐下。 今天会议的主题是彻底敲定第一个,等几位中书辅官分发过厚厚一叠基本确定的三年计划草桉,老朱一时间还是没有转向正题,又说起了明州营海司的事情: 老朱这么说,朱塬才知道今天早上还有这么一出。 不过,这件事,朱塬之前还真考虑过,当下稍微梳理,就说道: 朱塬这么说,会议室内,众人隐隐有些猜到了少年平章的态度。 只是,也难免想到,某人和方国珍……关系还是不错的,这话开口,可……伤感情啊。 朱塬只是就事论事。 当然,也不是没想到方国珍,甚至,还有依附了华高却也一直在努力讨好自己的盐商傅寿。不过,涉及国家根本的一些大事,该说还是要说,不能顾忌那么多。 毕竟现在才是开国,也正是开国,才有机会以最小的代价不是很多事情推行起来。现在如果不做,等一两代人之后,各种盘根错节,各色根深蒂固,再想做一些事情,难上加难。 稍稍停顿,朱塬很快接着道: 李善长到底还是没忍住,插话道: 朱塬笑看向对面: 李善长顿了下,到底还是摇头。 这……老黄历了。 谁能知道? 朱塬道: 众人: 老朱是知道这个数字的,朱塬早前提过,不过,当下再听,还是难免触动。 主要是,当时说的,宋末为了弥补国用不足,盐税不断调高,直至1700万贯的惊人程度。然而……自家大明……到了末期,因为自己这个祖宗立下的规矩,反而不能灵活地通过调高盐税以便救急,以至于……就那么说亡就亡了。 朱塬也很快继续: 会议 室内一时沉默。 片刻后,还是老朱开口: 朱塬点头:,我说过了,一个国家的运行,根本上,不外乎和两件事。」 经济之学,又是经济之学。 会议室内众人不由想到最近都不止一次翻阅的那《经济之学》的。 现在,倒是明确了,之后还有那。 分配啊。 稍微琢磨琢磨,确实就感觉……不是什么好词儿。 朱塬已经继续:和,都是为了推动一个国家更加长久稳定地持续下去。两件事,朝廷做的越好,国祚也就越发绵长。盐政,不过也是国家经济中的一个细分项目。从汉时的开始,盐政的目的,主要是为朝廷提供税收。但,改革之后,我希望全新的盐务政策,应该是更加利国利民的,简单说,让百姓从中获得更多好处,让国家也从中获得更多好处。」 这一下,众人又迷湖了。 或者…… 假装迷湖。 朱塬笑道:又是,哪有两全其美的好事?不,其实是有的。有人得利,有人就会遭遇损失,损失的……我也不绕弯子,就是盐商。汉时,最早的盐政,从生产到销售,全是官营,但后来,一代又一代的,逐渐放宽,直到现在,大概是的模式,说白了,官方只扮演了一个在盐户与盐商之间的协调角色,顺便收取盐引费用和一些商税。我之前也了解过,相比官定的10两银子一引盐的销售价格,也就是每斤30文,朝廷从中只能得到6钱银子的引钱,相当于6%的税率……即使加上还有三十税一的商税,综合税率也不到10%,这太少了。」 稍稍给众人一些时间消化,朱塬继续道:之类的说法,问题是,税率再低,往往也不会惠及到最底层的百姓,获得大利的,基本都是中间的商人。相比起来,若能把这部分税收收归国有……就说我们今天要讨论的,各种利国利民的项目,都是要花钱的,朝廷收税,只要用好了,其实就是,而且,能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