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126章:冬捕的成绩 (第1/4页)
早上坐到饭厅里就开始盘算,又是忙碌的一天,之前已经安排,今天要进宫商讨洪武二年到洪武四年的第一个‘三年计划’的正式方案。此外,刚醒的时候,写意就进来说起,宫内送了一份营海司的奏报抄本。 关于今年的冬捕。 洪武元年的舟山渔场冬季捕捞,开始于九月廿九,在之前的腊月二十正式结束,持续恰好81天。 两个月又两旬的时间,明州营海司捕捞鱼获总计83万担,也就是8300万斤,平均每日大概1万石,远远超过了最初50万担左右的预期目标。但,其实也在预料之中。 毕竟提前做了足够的准备,又有去年的夏季鱼汛积累经验。 再者,这还是舟山渔场有史以来第一次有组织大规模地进行冬季带鱼捕捞,以往历朝历代,可从来没有过,因为相对于夏汛,冬季带鱼沿着舟山群岛外围的洄游路线,在这个年代,属于相对偏远的外海地区。 第一次的结果就是,鱼获丰盛到难以想象,长度超过三丈的带鱼王,最近几月就不止一条出水。 如果不是朱塬的反复叮嘱,要求克制,要求可持续,不能竭泽而渔,实际上,想要实现100万担的目标,也轻而易举。 总之,一季渔汛收获83万担,恰好又是年节前的这个点把消息送来,明州营海司就是在请功。 按照朱塬听到的消息,早朝上,老朱再一次的龙颜大悦,某人可一点不在乎最近喜事多。 当然多多益善。 于是,再次宣布奖励明州营海司上下的同时,也再一次的要求将这次冬捕的喜讯通过《大明月刊》昭告天下。 间接也显示,老朱逐渐体会到了《大明月刊》的重要性。 就说这个月已经确定的,‘青霉素’、‘明州冬捕’和‘平灭明夏’,三件大事,每一件都足够引起天下人的广泛议论,以及,相当明确地展示刚刚诞生的大明王朝的强大实力和勃勃生机,并因此让今年刚刚或收服或归附的南北各地,更加稳定下来。 饭厅内。 朱塬考虑着这些,一边喝着一碗八宝粥,偶然抬头,见斜对面伍三娘垂着脑袋,身旁的大小妮子们则是表情古怪,不由笑着用勺子连喝了三勺,然后道:“只是如此,尝了几口而已,不用这样吧?” 大家:“……” 伍三娘捂住了脸庞,感觉身子都要软下去。 因为想起。 大人…… 今早起来……恰就是类似说的。 当下,竟然当着这么多姑娘的面又说,自己是跑呢,还是不跑呢。 这边正氛围尴尬,有声音传来,朱塬看过去,是个子高高的梧桐。姑娘还是很穿越的那种装束,上身是一件棕色皮夹克,下身宽松的水洗风格蓝色牛仔裤,穿了短靴,棕色的长发依旧披散着。 梧桐身后,还有穿了披风兜帽的暖娘,躲躲闪闪的模样。 得到了屋内的允许,梧桐才进门,目光不自觉地看了看满桌的美食,又强行收回,来到朱塬身边拜倒,还拉过朱塬一只小手在脸颊上贴了贴,生涩道:“要……出门,来给……爹爹……道别。” 朱塬笑着揉了揉姑娘大脑袋:“乖啊,谁教你的?” 梧桐摇头:“梧桐看的,这是……礼呢。” “其实不笨嘛,”朱塬说着,又打量梧桐身上的衣着:“冷吗?” 梧桐摇头:“不。” 曾经的家乡,可比这里要冷了太多,她都活过来了。 朱塬想了下,说道:“你是胡女,穿成这样也没什么事,不过,还是不要太招摇,外出的时候也加一件披风。” 梧桐这次听不太懂。 恰好还在的楼兰便主动叽里咕噜几句,梧桐才点头:“听……爹的。” 朱塬看向餐桌,指了指一叠薄饼:“这个给她包一下,带着路上吃……”说着还有些玩笑地示意身边:“到外边可不许乱吃东西。” 梧桐连连点头,很是欢喜的模样,也不知道听懂了多少。 朱塬自己起得晚,知道暖娘可能急着要去上课,就没有多留,让人包好了一叠薄饼让梧桐带着,就打发她们离开。 等梧桐和暖娘离开,刚刚的古怪小气氛也不再,写意一边继续伺候自家大人用餐,一边转向另外一件事:“大人,给梧桐找……武师,具体要怎样的?” “要女的,技击,骑马,射箭……三样就够,”朱塬说着,还示意一边的麻袋姑娘:“到时候,小鱼也可以跟着学一点。” 写意答应下来。 洛水此时轻声道:“大人,奴听闻,练武都是从小,梧桐已经长成,鱼儿也大了,怕是学不好?” “学一点是一点,”朱塬道:“也不要求她们变成武林高手。” 就是临时想起。 大宅外围,拱卫司负责治安,肯定没问题。 内宅里……以往倒是忽略。 身边只是一个麻袋姑娘,不太够。 想着又吩咐写意:“多找几个,我是说,会武的姑娘,你们身边也该有这种人。” 这么吃过早饭,巳时已过了一刻,九点多钟,还是巳正的会议,朱塬准备一番,便要出门。 写意跟了过来,在自家大人上轿之前,明显迟疑,却还是小声问道:“大人,三娘……月钱要提一提么?”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