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126章:冬捕的成绩 (第2/4页)
今晨去服侍大人起床,写意也是看到了,伍三娘……诸如脖颈上……倒是和那日青娘一模一样。 朱塬见写意说的小心又低落,上前捧住妮子脸蛋,亲了下,说道:“真只是没忍住……浅尝辄止啊,你觉得规矩是怎样,就怎样。” 规矩? 那就是了。 写意当然知道规矩,大族里的老爷经常如此,丫鬟仆妇的,总不可能都抬了姨娘。更何况大人的皇族身份。 于是道:“奴知道了。” 朱塬这才进了轿子。 照例……麻袋姑娘已经在其中等待。 轿子抬起,朱塬捏了捏脚边蔺小鱼下巴,自己则从越发习惯随身携带的公文包里掏出那份之前只是简单翻了翻的奏报抄本,详细阅读。 除了81天收获83万担的鱼获总数,奏报里还有诸多细分数据。 这个冬天,总计83万担鱼获,其中,按照朝廷安排,通过内陆水运,向北或向西,作为军辎输送了30万担。 其中送到大都20万担,入蜀10万担。 再就是,按照朱塬离开前定下的销售计划,营海司最近几个月也一直将处理好的鱼获向杭州、扬州和金陵等城市运送销售。 销售状况比朱塬早前预期的好了太多。 同样两个多月时间,营海司总计售出了多达36万担的鱼获,其中有13万担是分销给了地方商人进行再销售。另外23万担,则是安排营海司自家的销售团队,在各个城市的港口、鱼市等处进行零售。 其中批发分销,也就是每次采购10担以上,营海司也只给了商人一成的折扣,按照每斤18文供应。 自家的零售,则是朱塬定下的20文一斤。 综合起来,这次冬捕过程中,营海司通过销售鱼获,总计进账69万贯。大概对比,这个数字,已经相当于大明当下盐税收入的一半。 朱塬看到这里,稍微一想也就明白,为何鱼获的销售会这么顺利。 简单还是两个字。 便宜! 就说当下金陵城的粮价,一贯五左右一石,一石约合150斤左右,就是说,京师的粮食价格就已经到了10文钱一斤。 营海司的鱼获,虽然不是鲜鱼,但,20文一斤,还是非常划算的。 因为…… 其中还有盐啊。 当初就考虑过这个问题,鱼获处理,鱼盐的比例大概就是九比一,不那么准确,因为腌制烘烤等流程中,鱼rou重量还会缩水,因此计算的是,1斤处理好的鱼获,大概2两盐。 这年代1斤是16两。 再细算,当下官方规定的盐价是30文一斤,2两盐,价格就已经是6文,也就是说,20文钱,不仅相当于以14文拿到了将近一斤的鱼rou,还得了价值6文的盐。 鱼rou价格降到14文,那就与粮食价格不差太多了。 其中问题是,就算不知道食物的热量和营养等等问题,当下百姓也能明白,鱼rou比米饭,同样重量,却更能管饱。 那么,再一个问题。 两月又两旬时间,捕捞8300万斤鱼获,明州营海司的耗费是多少? 奏报同样提及。 现在的明州营海司……准确来说,控制着北到松江南到温州的总计七府的在编渔户,按照朱塬返回之前开展的登记,总计4.6万户,8岁以上人口为15.3万人。 其中3.2万户总计8岁以上的11.9万人在明州。 而且,这还是应了广州营海分司营海副使吴良的请求,拨付一部分经验丰富的渔民支援各个营海司的结果。 总计15.3万人,这次出海捕捞,出动渔船1300余艘,下海的劳力,其实只有不到5万人。 当然了,不出海的所有人,其实都有功劳。 从造船到织网再到腌制烘烤,乃至后续的销售,每一个环节都不能少。 全部平均上来,也相当于每人在不到三月时间创造了5.4担的鱼获产值,这在当下的陆地上,不敢想。 奏报的最后,明州那边还提及下一年度的生产目标:300万担。 春季、夏季和冬季,三季渔汛,每一季100万担。 这是朱塬早前定下的明年整个大明沿海地区的海捕产值上限,现在,只是明州营海司一个,就足以支撑下来。 朱塬还知道,这个数字,其实是相当保守的。 明州那边应该也明白,当下,给出一个不那么高的数字,明年再次超额完成任务,那就又是功绩。 再加上从山东到广东的其他沿海地区逐渐的铺开,朱塬之前定下的10年时间实现2000万担的捕捞目标,或许,激进一些,只需要计划的一半时间就能完成。 2000万担,折合20亿斤,按照朱塬之前确定的全新的1000斤等于1吨比例,是200万吨。 两百万吨的年产,其实也远低于中国沿海至少千万吨级别的渔业潜力。 不过,曾经到后来,那应该是加上了远海捕捞的统计结果,现在,想要去往远海捕鱼还不容易,只能在近海捕捞的情况下,也就不能太激进。 达到年产2000万担,相当于额外为大明贡献了一份粮税收入,朱塬就打算限制下来。 免得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