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7章:成了,成了 (第2/2页)
理盐水化开,小心地滴在已经涂了菌种的六个玻璃培养皿上。 类似条件的六个培养皿,足够测试出相对准确的结果。 当然,作为对比参照,还有两个没有滴下青霉素溶液的葡萄球菌培养皿。 戴三春也知道,这件事的关键,还是提取出来的固态青霉素,常温下是否能够长期保存,而不是刚刚提取出来是否具备活性。 能够相对长期保存而不失活的固态青霉素,才是真正具备广泛应用价值的药物。 不过,一口吃不成胖子。 之前的问题是,自己连最基础的,提取具备活性的固态青霉素,这一点都没能做到,现在,大家正在做的,就是要跨出这一步。 跨出了,哪怕这种青霉素粉末的活性只能保持一天,也是一次突破。 至于随后的事情,将来再说。 亲自将第一批八个培养皿送进暖房,戴三春没有歇下,匆匆脱掉防护服来到外面,继续为下一批做准备。 今夜是真不打算歇了。 戴三春希望明日早朝前,如果能看到效果,再做一份放置了六个时辰的青霉素粉末是否还具备活性的实验,因此,这之前的前置实验,是将提取出来的一批粉末,也放进暖房里。 实验室隔壁的暖房温度,是与人体相当的36度,这是相对较高的。 之前的青霉素提取液,放在这样的相对高温环境下,通常三个时辰就完全失去活性,不再具备杀菌效果。 若是固态青霉素在同样的温度下能支撑六个时辰以上,就足够证明固态青霉素能够相对长期保存这一理论的正确性。 到时候,温度更低些,理论上,也就能更长期保存。 冬日的院落中,这么忙碌着,转眼到了夜晚。 灯笼挂起。 没人离开,没人喊累,连孙守真都觉得自己更加矍铄了几分,匆匆吃了一些东西,就再次投入到连轴转的工作之中。
洪武元年腊月廿二日的这一夜,漫长而短暂。 灯火通明了一夜的实验室院落内,转眼已是腊月廿三的寅初时分。 到底已经年过古稀无法通宵的孙守真在廨房躺椅上被院判陆惟恭喊醒,没有刚醒的迷糊,睁眼便问:“可是成了?” 陆惟恭也是激动:“大人,成了,成了……” 孙守真伸手:“快,快扶老夫起来。” 陆惟恭和因为父亲晚间未归特意跑来看顾的孙家长子孙赞一起将尚书大人搀起,还拦着让老大人先穿上一件裘衣,三人这才走出西厢的廨房。 院落正北的一排实验室外,灯笼光线下,本该是一天中最安静的时刻,当下却挤了一大堆人,大家暂时都停止了院内方桌上的风干cao作,附在一处窗边嗡嗡议论着。 见孙守真过来,众人纷纷施礼,一个个表情里也都带着喜悦、惊讶、赞叹等等表情。 陆惟恭引着孙守真来到东边大家围聚的等级最低的一间实验室外,结果已经转来了这里。 进了屋,这边点了一大片蜡烛,显得更加亮堂,几近白昼。 屋内几人正围在cao作显微镜的戴三春身边,见孙守真进来,又是施礼。 戴三春也抬起头,表情里的喜悦远远压过疲惫,直接笑着对孙守真道:“大人,您来执笔吧,向陛下报喜。” 孙守真知道,涉及医学,戴三春性格绝对严谨,听他如此说,那就是十成十的有效了。 连连点着头,孙守真却还是道:“老夫先看看,先看看。” 戴三春亲自将摆在一旁托盘里的八个培养皿端过来,放在孙守真面前,一一指点介绍:“大人请看,虽说时间尚短,但,对比这两个没用了药的,其他六个培养皿,葡萄球菌的菌落成长,都是明显受了抑制。大人细看,这里,这里,还有这里,都是抑菌环之雏形。” 虽说青霉素相关主要是戴三春负责,但孙守真对这种药物的关注和了解一点也不比戴三春少,当下一看也就明白,连连点着头:“好,好,好……” 戴三春也继续笑着:“大人,赶紧写了奏章吧,也是年关,下官觉得,咱们这固态青霉素,一点不比那祥瑞差,是个好彩头。” “是,是呵,”孙守真又点头,再细细看了看那几个培养皿,说道:“老夫这就写,还有呵,谁……那谁,取了老夫官袍来。” 孙守真长子孙赞立刻在外围答应:“爹,您写着,官袍已是取来了,不耽误您上朝。” 孙守真笑着答应,当即在一旁的cao作台前坐下。 戴三春亲自送上纸笔。 洋洋洒洒写了一千余字,修改一番,再誊抄一遍,孙守真这才满意。 时间很快也来到了寅时正刻。 孙守真长子孙赞亲自把父亲接到另外一处屋内换衣洗漱,戴三春、陆惟恭等医部官员也纷纷做起了准备。 大家这些日子因为‘医贤祠’的事情受了那么多的气,今天,因为这固态青霉素顺利制成,众人明白,这注定了将是医部最为风光的一天。 扬眉吐气。 很快,医部一行人便从后湖医学院这边出发。 朝廷规定是六品以上官员无事不得缺席朝会,六品一下随意,随意的意思是,有事了,也可以上朝的。 于是,今天,连一些正九品的医部低阶官员都跟了上来。 或骑马或乘车或坐轿,加上提灯陪同的随从仆役,玄武湖边通往城内的小路上,亮着光的人流延出了长长的一串,如同耀眼的星光从天边坠落,闪在人间。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