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118章:好,好,好 (第1/3页)
皇城内。 还是点卯的时候,文武百官就发现了一件事,今日医部众人……实在是有些齐全,而且,一个个的,气势都很昂扬。 难免让大家猜测纷纷。 难道…… 这是要闹? 毕竟大家也都知道近日‘医贤祠’的事情。 拖了这些天,医部闹一下,也是正常。只是,将一些绣了鹌鹑的绿袍九品官都拉来,又能有甚么用? 对于此事,老神在在旁观的左相李善长是比较乐见的一个,这医部,还有那甚么商部之类……都是那少年平章一力撺掇起来。 李善长也知道近日为了那‘医贤祠’的事情,医部被折腾的不轻,实际上,这背后也少不了他的一些推波助澜。 不推白不推。 现在,闹一场,也好呵! 让主公看一看这些人是多么的不成器,如何能撑得起一个正二品的中书医部,进而……对那少年平章,或也能多几分不同看法。 中书六部啊,几百年的规矩,老祖宗传下来的,那里能说改就改? 改的乱七八糟。 礼部尚书钱用壬则是有些担忧。 就感觉…… 自己是不是太过了一些? 钱用壬是不想这个时候再生出什么事端的,眼看这天下已是大定,连川蜀都收回了,与孙守真一样同样古稀之年的钱用壬已经在想着,接下来,差不多的时候,自己就该告老还乡了。 作为曾经的前元进士,在这新朝为官,钱用壬其实一点都不自在,更别说还是这礼部尚书。 忠臣不事二主。 前元进士成了新朝的礼部尚书,简直就是最大的不‘礼’,自从前任崔亮被外放,他当上这礼部首脑,或明或暗的怪话就没少过。 恰好年龄也到了,自己主动告老,想来雄才大略的皇帝陛下也不会强留他一个衰朽的老头子。 大家好聚好散。 即使在史书上,想来……好歹自己劳苦这些年,能留一笔,也不会太坏。 现在…… 因为这份求稳心态,钱用壬有些后悔,是不是把医部的一群太医们给逼的太急了? 可…… 同样又是儒家门生,察觉到皇帝陛下有着再一次推动‘百家争鸣’的苗头,自家到底也不能让了太多。 不能让,却也不能闹。 闹起来不好看。 于是上前主动和孙守真搭话。 想着劝一劝,大家私下再商量商量,有什么事情不能好好说的? 没料到,以往在他面前很是没底气的孙守真,今天忽然硬气起来,虽说没有干脆地不搭理他,却也绕七拐八,假装听不懂地不提正事。 如此到天色蒙亮,礼官唱喏中,大家进入午门,跨过五龙桥,来到奉天门前。 老朱已经坐在了露天的御座上。 明日就是小年,老朱昨夜歇在马氏那里。早上服侍丈夫起身时,马氏还提醒,已是年关,可惜多歇一歇,老朱却没有歇息的意思,还说起书上一些要持之以恒的道理反驳自家媳妇。 百官列队,施礼,礼官再次唱喏。 然后开始奏事时间。 若说年节之前最大的一件事,肯定是常遇春的凯旋,顺带还押送了一干夏国君臣返回京师。 消息每日都有来回,因此,时间都已确定,常遇春会在腊月廿六那日下午抵达。 近日朝会上,经过商议,关于迎接的礼仪都已经确定,到时候,太子朱标会亲自赶往龙湾迎接,自己也会在宫中等待自己的爱将到来。 不仅是巴蜀,陕西那边也有消息传来。 甘肃各个军镇在听闻夏国被灭后,本来首鼠两端的态度明显发生了改变,已经有了更多的归附之意。 目前汤和正在亲自主持此事,老朱回信也授予了汤和便宜行事之权,只要能兵不血刃地拿下甘肃,多授予一些官职,甚至,即使暂时留下一些个隐患,也总比刀兵一场要强。 那甘肃毕竟偏远之地,打起来,耗费要比中原大了太多。 梳理着最近的事情,老朱眼神很好,也发现,今日早朝倒是多了一些人,最明显的,就在那队列后面,少有地出现了一些正九品的绿袍官员。 倒也稀罕。 老朱是知道的,对于每日朝会,百官难免埋怨,那些个六品以下能不来上朝的,巴不得不出现。 于是也就更多了几分兴致。 这…… 好事? 还是坏事? 老朱反正都不怕,恁多的风浪都过来了。 正琢磨着,不等其他官员开口,医部尚书孙守真已经率先出列,朗声道:“陛下,臣孙守真报喜,就在昨日,医部诸位同僚携力之下,吾等不负陛下期待,已顺利制出固态青霉素,此药物有望长期保存而不失活,今后与诸多细菌相关之外伤内疾,皆有痊愈之望矣!” 孙守真一番话,谜底,揭开了。 奉天门前的广场上,无论文武,大部分官员,表情里都露出了惊讶。 固态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