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六十九章 对胡推恩令,前所未有的民族大一统王朝!(求订阅) (第3/4页)
不能看到那一幕了。”王猛摇了摇头,叹息了一声说着。 “国家大事,差之毫厘谬以千里,必须要认真对待才行,太学那群臭小子,书没有读几本,就敢对我的政策指手画脚……” “轻言国家大事的人,是绝对不能委以重任的,即便他们有再高的才能也不行,必须要变得沉稳,三思而后行之人,方才可以重用。” 王猛絮絮叨叨的抱怨,他此前的行事风格,是经典的法家风格,诸多政策,可谓非常严厉。 这也引起那些太学生的批判,他们认为王猛的权利太高了,已经影响到了君主。 现在王猛的职位确实多,说是权倾内外,一手遮天都不为过,和曹cao差不多了。 木秀于林风必摧之,短时间内拥有如此大权,嫉妒的他人简直不要太多,同时他下手狠辣,法治严明,不管伱是什么人,都依法治理,更是有仇敌无数。 前几年,他由内史调任侍中、中书令、兼京兆尹。 因为听说贵族大臣强德酗酒行凶,抢男霸女,无所顾忌, 但谁也不敢“太岁头上动土”,因为他是太后的弟弟。 结果王猛根本不管,立即收捕强德,等不及奏报,便将他处死。 待到苻坚因太后之故派人持赦书飞马赶到时,强德早已“陈尸于市”了。 随后,王猛又与御史中丞邓羌通力合作,全面彻查害民乱政的公卿大夫,一鼓作气,无所顾忌,弹指之间即将横行不法的权贵二十多人铲除干净。 于是,百僚震肃,豪右屏气,路不拾遗,令行禁止! 紧接着,王猛又让苻坚下令挑选得力官员巡察四方及戎夷地区,查处地方官长刑罚失当和虐害百姓等劣行,整顿地方各级统治机构。 在王猛的革新措施之下,直接带来了一派崭新气象。 在这个乱世之中,秦境安定清平,家给人足,百姓安居乐业。 时有孩童歌唱道: “长安大街,杨槐葱茏;下驰华车,上栖鸾凤;英才云集,诲我百姓。” “兵强国富,垂及升平,猛之力也!” 在这五胡十六国这个乱世,有这等景象,属实是非常难得。 这就是王猛的风格,乱世用重典,沉疴下猛药! 而王猛之所以能这么横行无忌,根本不用担心后路,最大的原因就是他背后站着苻坚这个无条件信任他的君主。 但也正是这样的风格,让有心之人恶意诽谤,让他在勋贵和读书人之间的名声并不好。 而王猛对那些人,同样不屑一顾。 和你们这样虫豸一起,怎么能治理好国家呢? 苏澈认真听着王猛的抱怨,也没有插话。 王猛絮絮叨叨说了很久,将近来遇到的烦心事都大概说了一遍。 这些事情多是各种小事,有汉人的事情,也有氐人的事情,还有其他胡人的事情。 几个时辰之前,王猛没有将这些事情说出来,因为这些不过是琐碎的小事情,并不值得拿出来谈论。 而现在,苏澈并没有找王猛商谈国家大事,所以便将这些事说了出来。 等到王猛说完之后,苏澈便开口给了自己的解决思路。 王猛一愣,认真听着。 停了半晌之后,王猛不免有些惊讶,虽然这些多是琐碎的小事情,但也正是如此,才不好处理,就像是鸡肋一样,食之无味,弃之可惜。
如果投入过多,处理那些小事,这就本末倒置了。 可如果不处理,问题放在那里,总归是一个麻烦。 所以王猛对此还是有些头疼的。 然而让他没想到的事,君主竟然给出了解决的办法?! 这种事情以前很少发生过。 王猛认真听着,顿时眼前一亮,觉得苏澈所给的这些解决方法,很有新意,或许可以试试。 “君上这办法真是不错,我回去就试试看。”王猛笑着说道,“您还是厉害啊!” “这些不过是一些微不足道的小事,又算什么呢?”苏澈笑了笑说着:“你帮我处理的,都是国家大事,这根本不能相提并论。” “君上此言差矣,治大国若烹小鲜,如果连那些小的问题都解决不了,如何能治理一个国家呢?臣远不如君上!”王猛听着夸赞,连忙开始了商业互吹。 苏澈笑了笑,继续说道:“我再给你说个故事。” 随后苏澈开始说起了诸葛亮和司马懿的故事。 诸葛亮无论是治国还是军事才能,都远胜于司马懿。 可最终的胜利者,却是司马懿。 他不仅活到了最后,吞并了蜀国,甚至还窃取了曹魏的江山,取而代之,成为了皇帝。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什么?”苏澈笑着问道。 王猛不假思索的说:“好人不偿命,祸害遗千年!” 苏澈:“……”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