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一百六十九章 对胡推恩令,前所未有的民族大一统王朝!(求订阅) (第2/4页)
车同轨,量同衡,币同形,罪在当代,功盖千秋。 后者如果能成功的话。 提前上演少数民族和汉人的大融合,创造一个真正的大同世界,让胡人不再成为华夏的困扰,而是握手言和,此后一家亲。 只要开了这样一个先河,那历史的轨迹说不定便会就次改变。 就像是秦始皇统一天下,成为了第一个皇帝,此后都想当皇帝。 在苻坚的手中,各个民族被大一统,或许以后便都是大一统。 如此一来,没了胡人这个外敌存在,华夏的文明或许就会走向另一个轨迹。 这样的大一统民族时代,与后世的少数族裔为统治者,禁止彼此通婚,单纯的统治贵族阶级,这是完全不同的概念。 但。 这样美好的幻想,苻坚梦寐以求的大同世界,终究是没有实现。 一是时代的问题,二是能力的问题。 苻坚作为皇帝,在能力方面还是稍有欠缺了,和那些著名的开国君主相比,终究是差了不少。 苏澈看着这四个选择,犹豫半晌,终究还是做出了决定。 亲自干涉! 选择一出, 再次睁开双眼,眼前是一间陌生的宫殿,并不奢华,所见之处,多是朴素的装设。 这是苻坚特意叮嘱的结果。 他即位后,与民生息,劝课农桑,并且以身作则,自己下地亲自耕田,皇后则亲自养蚕织丝。 除此之外,苻坚还兴修水利,减免田租,禁止奢侈,后宫都不允许穿丝绸,所有衣服都不能拖地。 他本人同样以身作则,皇宫之内,多是朴素装设。 在文化上,苻坚推行儒学,认真兴办太学。 他曾亲自到太学视察,过问学校的各项管理,并考察学生们的学习情况,以及他们的生活环境,比如吃住行。 太学的食堂更是被他狠狠整顿一番,原因是有学生吃到了老鼠。 虽然说在这个时代,老鼠并非没有人吃,反而很受欢迎,这是底层农民能接触的少数rou类了。 可这并不是乡下的学堂,而是一国太学,出现这样的情况只能证明食堂后厨的环境非常差。 在听闻这件事情后,苻坚勃然大怒,直接罢免了相关人员,进行了严厉的整顿。 虽然是以儒治世的仁德皇帝,但并不意味着他真就是软蛋,该有的果敢,还是有的。 苏澈坐在胡凳上,认真消化着这身体的一切记忆,还有这个世界的一切。 随后。 他直接召见了王猛。 不多时。 等到王猛过来,苏澈直接站起身,拉着王猛入座。 已经位极人臣的王猛,并没有多礼,直接跟着过来坐下。 一上来,王猛就有些无奈的说:“陛下,臣要处理的事情很多,您为什么要屡次三番召见我呢?这让我该如何完成我应该做的事情呢?” 苏澈哑然一笑,在记忆中,苻坚前几个时辰才刚刚见了王猛,二人商议了一些国家大事。 结果现在苏澈再次召见了他,这让急于处理各种事情的王猛,难免有些着急上火,此刻甚至“责怪”起了自己的君主。 这样的对话,在二人之间并不少见,更严重的指责也有,二人的关系一直都很好。 在儒家理念中,这种关系其实是不正常的。 应当是君君臣臣、父父子子,下对上忠与孝、上对下仁与爱。 而在先秦法家看来,君臣之间就是利用与被利用的关系,帝王既要最大化榨取大臣的价值,又得对其提防、戒备臣子的专权和窃取至高权柄,从而架空帝王。 在封建时代,君臣关系也因此呈现出矛盾性。 在形势需要时,两者之间是鱼与水、是水与舟。 但在大多数时候,要么是功高震主、或是伴君如伴虎,要么你死,要么我亡。 在诸多这样的反面情况下,君臣信任无间,关系无比亲密,才越发显得珍贵。 比如刘备和诸葛亮。 再比如苻坚和王猛。 事实上。 刘备和诸葛亮二人之间的关系,还不如苻坚和王猛,二人的关系算是千古罕见了。 史书记载:苻坚机明好断,纳善如流。王猛有王佐之才,锐于进取。观其君臣相得,自谓千载一时。 此刻苏澈自然知道这些,所以面对王猛的抱怨,并没有在意,而是摆了摆手说:“你不能如此劳累,要注意身体才行。” 面对君主的关心,王猛的脸色稍稍缓和,随后摇了摇头说道:“国事繁忙,有太多的事情需要去做,需要去监察,可以信任的人又太少了,很多事情我不得不需要亲历而为。” “太学已经筹备几年,应该会出现一些人才,到时候你就可轻松一些了。”苏澈笑了笑说道。 “太学?那群乳臭未干的臭小子,想要成才,至少得再过一些年头,也不知道我死之前,能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