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一百二十五章 秦王政暴虐无道,天下共击之?风云起!!(求订阅) (第2/5页)
雷霆雨露,皆是君恩。 对于历史中的秦王政而言,终于开始亲政,对待掌权者吕不韦,那就必须一撸到底,永绝后患,否则他手中的权利根本不会牢固。 然而对于此刻的苏澈而言,这吕不韦根本就不算是什么威胁,自然没必要那么处理,给他个九卿的位置,让他发挥自己的余热,继续自己打工,如果干得不好,或者还有一点怨言,再进行处理也不迟。 至少现在的吕不韦,还是有些利用价值的。 他自从上任相国后,门庭若市,门客无数,在他的组织之下,编纂了《吕氏春秋》。 这本书包含八览、六论、十二纪,汇合了先秦诸子各派学说。 这是历史上第一部有组织按计划编写的文集,规模可谓宏大。 其内容上应天时,中察人情,下观地利,以道家思想为基调,坚持无为而治的行为准则,用儒家伦理定位价值尺度,吸收墨家的公正观念、名家的思辨逻辑、法家的治国技巧,加上兵家的权谋变化和农家的地利追求,形成一套完整的国家治理学说。 在后来这又称之为“杂家”。 现在这本书还只是一个雏形,甚至连名字都没有定下,既然如此,给吕不韦一官半职,让他尽量去监督、完成这本书,倒也不是不可以。 不过完成之后,这本书或许就不叫这个名字了。 此刻的吕不韦,心服口服,再不敢有一点其他的声音。 而苏澈,顺利的掌握了大权,他对秦国权利的掌控,甚至超过了他的父亲,秦庄襄王。 秦国上下,所有官员对于苏澈的行为并没有异议。 因为早在此前,苏澈的名声就传遍了秦国。 秦王政是生而知之的天才,是秦国未来的希望,这几乎是大家公认的事实,谁又会反对这样一个秦王呢? 苏澈掌权之后,并没有着急对外动手。 他先是对国内的国戚进行了调查。 在苏澈的命令之下,廷尉针对国戚们的调查,一时间如火如荼。 这真是不查不要紧,一查直接吓一跳。 那些藏在了黑暗中的肮脏龌龊之事,让人心惊rou跳。 这些人凭借自己的优渥的身份,无视律法,也很难有人处置他们,行事可谓十分嚣张,死在他们手中的人,简直不要太多。 秦法固然严苛,却是对底层严苛,对于他们这样掌权者而言,反倒是成为了发财的工具。 只是简单一查,其罪行,可谓是罄竹难书,查出的事情简直太多了。 牵连人数,多达数万! 这几乎是一张密密麻麻的利益网。 就连蒙毅都吓了一跳,根本不敢追查下去。 因为关联的人太多了,身份太尊贵了,王太后赵姬,国舅赵宏,昌平君熊启,太王太后华阳,太王太后夏姬,一个个国戚勋贵,这些人的名号,实在是太让人害怕了。 蒙毅连忙将搜查到的案件卷宗,交给了苏澈。 当这成山的竹简被搬了上来。 每一卷竹简的内容,都是触目惊心。 苏澈看着这些内容,看着那些卷宗所涉及的名单,看着这些数量,不由得陷入了沉默。 就连旁边的韩非,都被震撼到了,作为御史大夫的他,从没想过有如此之多的不法之事。 蒙毅硬着头皮说:“大王,不能继续追查了,此事非同小可,如果追查下去,牵连之多,可能会动荡国本!!” 听着这样的话,苏澈看了一眼一旁的韩非,笑着问道:“伱如何看?” 韩非眯着眼睛,有些愤怒说:“我本以为,一个国家的五蠹,是不知变通的死板儒士,是动摇国家根本的纵横家,是不受管束的游侠,是不敢从军的患御者,是那些投机取巧,上不交税,下不利民的商人,没想到这国家的真正蛀虫,是这些凭借自己权势,作威作福的一国之戚!” 苏澈摇了摇头说道:“倒也不能以全概偏,这些人中,偶尔还是有出淤泥而不染的仁人志士……可惜大部分嘛,都是狗屁倒灶之辈啊。” “大王,接下来,如何处置?”蒙毅有些心惊胆战的问着。 “你怕了吗?”苏澈看了一眼蒙毅,淡淡问着。 “当然不怕,臣只是担心,继续查下去,实在是不好收场!”蒙毅连忙说道。 “不好收场?你是担心这些人的势力实在是太大了,将你的廷尉衙门给放火烧了?”苏澈笑了笑说着。 “臣死不足惜,为大王做事,赴汤蹈火在所不辞!可问题是,如果真发生这种事情,有伤大王的威严啊。”蒙毅有些担心的说着:“而且牵连的人,和大王的长辈至亲,有密切的联系,如果将他们全部抓起来的话,那大王的名声必然会受到牵连……” “如果大王真要这么做,肯定会遭到六国抨击,成为众矢之的,甚至会留下千古骂名……我很担心这些情况的出现。” “我知道你的意思。”苏澈看了一眼蒙毅,笑着说道说道:“你是担心我成为六国之人眼中的暴虐无道之君,但我想告诉你的是——那又如何?” “我之名声,岂是那些鸡鸣狗盗、鼠目寸光之辈能评价的?” “就他们,也配?” 苏澈一边说着,一边将随身携带的剑,抛给了蒙毅:“拿着我的剑,去禁卫军那边,调遣五千禁卫军,将这事情一查到底,全部给我清查干净!” “所有违法犯罪之辈,一律按照秦法处置,不会因为这些人的身份是国戚,就网开一面!” “我要还这咸阳城,换这秦国,一个朗朗乾坤!” 蒙毅大受震动,连忙接过这把秦王剑,随后俯首行礼,恭恭敬敬的说:“臣,誓死也要搜查到底!!” 随着蒙毅的离开,正在和苏澈对弈的韩非,感慨说道:“君之高义,古今罕见!” 一场极其罕见的大清洗,由此展开了。 因为针对的身份非常敏感,也非常尊贵,秦国的国戚! 一开始,苏澈清洗他们的理由很简单——在灭六国之前,将六国扎根在秦国朝堂上的外戚势力,全部扫光。 原本苏澈只是打算找个借口,并不打算用特别暴力的行为。 毕竟政治这种东西嘛,并不是一上来就鱼死网破的,总是充满各种妥协和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