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灵召唤:只有我知道的历史_第一百一十一章 与孙子论道,弹指灭楚!(求订阅)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一百一十一章 与孙子论道,弹指灭楚!(求订阅) (第4/5页)

将吴地分封给了他们,让他们成为了姬姓诸侯王。

    当然了。

    这段尘封的历史,很大可能是吴国的国君瞎编的,以此来证明自己的血脉是纯正的姬姓血脉,不是蛮夷之王。

    可不管是瞎编的,还是确有其事,这说法的确让此前的吴国在中原诸侯国之中站稳了脚步。

    然而现在到了变法的时候,本一直自称为姬姓诸侯王的吴王,却直接撕开了面具:不装了,摊牌了,我蛮夷也!

    这直接把其他的诸侯王们给整无语了。

    看把人家孩子给逼成什么样了……堂堂姬姓诸侯王,都被逼急了,直接说自己是蛮夷!

    到了这种时候,还能谴责吴王什么呢?

    这种感觉就像是打游戏的时候,队友发挥失常,cao作拉跨了一波,你刚准备喷他,他却主动说了一句:我太菜了,我太垃圾了!

    这种时候,你还好意思再喷他吗?

    自然是不好喷了。

    此刻吴王说出的这一句:「我蛮夷也。」

    便有异曲同工之妙。

    这直接堵住了悠悠之嘴。

    诸侯国的国君们,也不好再说什么了。

    吴国旁边的楚国,病入膏肓中的楚平王,在听到这个消息后,还开心的笑出了声:「果然和我一样是蛮夷啊,平时装什么大尾巴狼呢,哈哈哈…咳咳!」

    此时此刻,诸侯国的国君们,显然还没有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

    毕竟吴国这变法革新,是开天辟地以来的头一回,其他国家的国君虽然好奇,但根本没有跟风的意思。

    毕竟不是每个国家,都像是吴国这样,拥有变法条件的。

    这不仅仅是魄力的问题,还有实力的问题。

    没有这个实力,敢于变法革新,多半不会让国力强盛,反而会让他们遭到全国抵制,最终丢了王位。

    吴国。

    吴王僚找来了苏澈,大喜过望的说:「太宰,你给我出的主意果然不错,我说出那句话后,再无人敢骂我了。」

    「我蛮夷也!」

    「这个理由还真是不错!」

    「在你告诉我的时候,我还有些犹豫,根本不好意思这么说……」

    「可转念一想,虽然我们吴国一直标榜是姬姓诸侯王,可那群狗入的,依旧把我们当成蛮夷对待!真是气死了我了!」

    「现在我用这个理由,直接堵住了他们的嘴,我蛮夷也,别来管我!!」

    吴王僚很开心,近些日子,随着国内不断变法,所有卿大夫的军队都来到了国君的手中。

    不变法不知道,一变法顿时吓了一跳!

    原本吴王僚的军队,最多时就两万人——这是诸侯王的常态,军队基本就是这个数字,不会超出太多。

    毕竟诸侯王的大部分土地,都被卿大夫们瓜分了,诸侯王根本没有那么多的军队能作战,也供养不起太多的军队。

    即便是齐桓公这样的春秋霸主,兵力不过四万。晋文公称霸时,兵力不过七万。其他的中等诸侯,兵力不过几千到一两万的样子

    。

    可现在,当整个吴国的权利都来到了吴王僚的手中后,士兵直接突破十五万之多!

    即便在苏澈和孙武的建议下,将国兵和卿大夫的军队混编,再进行严酷的军事训练,淘汰不合格的士兵,留下能令行禁止的士兵,吴国所拥有的军队,依旧有十二三万之多!

    强盛的军队,绝对的权利,越发强大的国力,这就是变法的本质!

    这也是从春秋时期,到战国时期标志性转变——变法!

    各国有不变法者,无一不成为了时代的眼泪!

    而这,仅仅只是变法的开始,吴国还能不断的强大。

    这让吴王僚大为振奋,他相信持续下去,吴国很快就会成为诸侯国的霸主,到时候他也能去天子的脚下阅兵了!

    其实苏澈也大概能猜到吴王僚这没出息的想法,毕竟这是时代的局限性,没有彼可取而代也的想法很正常。

    能成为一个霸主,便是许多诸侯穷极一生的梦想了,毕竟当初就连说出这句话的项羽的想法也只是成为一个霸王。

    苏澈并没有说这方面的事情,时代在前进,该来的,终究会来到。

    随着吴国的军队整肃,苏澈也开始了自己的吏治。

    首先整顿官吏队伍,加强对于官吏的考核和监督,同时挖掘有才能的人,提高整个国家的行政效率。

    许多无能的卿大夫被淘汰掉,被毫不留情的扫进了历史的尘埃中!

    而贤能的人才,如同过江之鲫一般,不断涌现出来。

    不仅是吴国不断出现贤能的人,其他诸侯国的贤能之人,也纷纷来到了吴国,要一展拳脚。

    在这个时代,因为身份的问题,在很多国家,依旧会出现无法入仕的问题。

    比如已经日落西山的楚国。

    来自底层的人才们,要更加务实,他们解决事情的办法也更加简单,这正是苏澈所需要的。

    随着变革的进行,整个吴国的基层官吏,可谓焕然一新,全国上下生机勃勃,发展极为迅速。

    原本的吴国,因为地处偏僻,有着许许多多的问题。

    比如经常遭受江河海水的侵害,土地屡屡被淹,每年都有因为水灾而流离失所的人。

    再比如各地的军事防御设施,也没有完善,经常容易遭受他国的入侵。

    还有各地没有国家粮仓,一旦发生天灾,饥荒就会出现,土地抛荒的情况也是屡见不鲜,人民的生活并没有得到一点保障。

    在苏澈担任大司徒,太宰的这段时间里,尽管已经在不断的改善这些问题,可他一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

    而且他推行的这些利于百姓的政策,经常受到那些卿大夫的阻碍。

    他很难将政令的推行到完善,因为无法传达到吴国各处。

    可即便如此,吴国的情况依旧在蒸蒸日上——由此可见,之前的情况是多么的糟糕。

    而现在,随着官吏被苏澈彻底治理,政令的推行,再也不会受到阻碍,这让吴国各地的情况,可谓日新月异。

    从吴国卿大夫手中弄到的财产、粮食,用来改善吴国人的生存环境,招揽各国的人才,简直是双赢的局面——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