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一百一十一章 与孙子论道,弹指灭楚!(求订阅) (第3/5页)
这群人只能服软,纷纷应声:「明白了。」 苏澈转身潇洒离开。 这段时间。 吴国的动乱,对于周边的楚国而言,算是一个很好的机会。 按理来说,他们应该趁着吴国内乱的时候,趁机对吴国下手,配合卿大夫的动乱,给吴国一记重创! 一旦那样的话,那吴国的变法绝对不会如此顺利的进行,肯定会非常的难受。 然而很不凑巧…… 这个时候,楚王病入膏肓,即将驾崩了,楚国自己先乱了起来,根本没有时间管吴国的内乱,这直接给了吴国进行变法变革的绝好机会! 当然了。 这也正是苏澈瞅准了这个机会,方才进行的变法。 现如今的吴国,只有楚国一个对手,现在楚国自顾不暇,越国方面,还没有与之交恶,也没有出手,而是发出了谴责的声音。 不仅是越国,其他的中原大国看到吴国的变法,第一时间的想法并不是跟着变法,而是纷纷谴责吴国的愚昧暴行,在道义上斥责吴王僚的无道行为。 这大概就像是前世,某个国家做了什么了不得的事,被国际舆论疯狂谴责一样。 这种谴责,在战国这个时代,其实是很有用的,毕竟大家的脸皮还没有那么厚,很容易造成不好的影响。 就连吴王僚在面对各国如同雪花一般的谴责时,一时间也有些乱了阵脚。 他很是担忧,如果他不给出一个合理的解释的话,那毫无疑问会让吴国在诸国之间成为众矢之的,甚至会被其他国家以此为借口攻击! 聪明的吴王僚意识到了事情的严重性,可他一时间也不知道该如何解决,这让他大为苦恼,rou都吃不下去了,美人都没心思入了,一时之间,忧心忡忡。 当苏澈带着一大批军队班师回朝的时候,吴王僚连忙来到都城门口迎接。 吴王亲自迎接太宰的回归,这一阵仗,把苏澈给弄得愣住了,他什么时候这么有威望了? 一般来说,是应该他去拜见吴王僚,而不是吴王僚亲自来城门口迎接他啊! 这是发生了什么事情 吗? 苏澈还是很了解吴王僚的。 果不其然,当吴王僚坐上苏澈的马车时,便将这个难题迫不及待的给说了出来:「我们吴国变法,虽然国内抗议的声音被你、孙武、伍子胥给镇压了,可国外的声音又该如何处理呢?」 「国外的声音?我们变法的消息这么快就传出去了吗?」苏澈有些意外的说着。 「这是自然,早在公子光自杀后,其他两位公子的一切权势被取消后,消息就与已经无法阻止,不可避免的传了出去。」吴王僚缓缓说着:「现在我们吴国动乱,你们四处镇压,动静闹得更大了,各国都在谴责我们……」 「他们谴责就谴责呗。」苏澈无所谓,谴责而已,算个什么? 「他们可不仅仅只会谴责,如果我们不回应,给他们一个合理的交代,他们甚至会以此为借口攻击我们,还会断了我们的商路,和我们断绝一切的往来。」吴王僚认真的说道。 「这样吗……」苏澈听了这话,稍稍一愣,随后点头说道:「那就给他们一个回应吧。」 「可如何回应呢?我们的变法是必须进行下去的……事情已经到了这一步,是不可能再回头了。」吴王僚有些头疼的说着:「这该如何给诸国一个交代,给出他们能满意的答复呢?」 「先生,你有什么想法吗?」吴王僚看了一眼苏澈,有些期待的问着。 在他看来,如果是苏澈的话,那一定会有办法吧? 别说。 还真有。 苏澈点了点头,在吴王僚的耳边说了几个字。 吴王僚听了之后,顿时瞪大了双眼……还能这样的吗?还有这种cao作?! 仔细一想。 还真是妙不可言! 几天之后。 在随着吴国的变法如火如荼进行的时候。 诸侯国们的抗议声也是如火如荼,声音越来越大。 就当一人一口吐沫星子,都要将吴王僚淹死的时候。 吴王僚终于回应诸侯国们了。 吴王僚说:「我蛮夷也!」 这话一出,诸侯国的国君们直接无语了。 这简单的四个字,直接把所有谴责的声音给呛了回去。 我蛮夷也,不知礼,所以进行这些变法,你们为什么还要指责我呢? 这句话其实在很久之前,楚国的国君曾经说过。 当时中原姬姓诸侯国认为自己血统高贵,瞧不起位置非中原的秦楚两国,视其为蛮夷。 楚国对这种不公平待遇的怨恨可谓是遍布史书。 然而楚国的国君熊渠却将这种歧视,化为了楚国的优势,凭借自身的实力获得了更大的利益,成为春秋时期,兼并领土最为成功的国家。 而现如今,吴王僚居然学楚国的国君,来了这样一句,直接把诸侯国的国王们给整无语了。 原因很简单,楚国虽然是蛮夷,和楚国一样的吴国,尽管地处偏僻,是南蛮子的地界,可吴国的国君血脉,却是正儿八经的根正苗红! 早在周朝还未建立的时候,只是诸侯王的周太王,在离世之前,面临储君的人选问题,便十分头疼。 他的小儿子十分贤明,而小儿子的儿子,姬昌,更是聪明绝顶,一看便是雄主。 相对于两个愚笨的儿子,他更希望把国君之位交给小儿子。 可问题是,虽然这两个儿子不成器,但也算是敦厚老实,如果没有任何道理,就直接废长立幼,这是取死之道。 当这二人知道了周太王的想法,也没有争夺王位,而是主动离开了。 二人去了 南方,在一个海边的小城定居下来,在周太王和弟弟死的时候,也没有站出来争夺王位。 王位顺利的落到了姬昌的头上,通过姬昌的努力,以及他儿子姬发的治理,国家日益强盛,最后直接讨伐暴君纣王统治下的商朝,经过牧野之战,殷商大败,纣王***于鹿台,周王朝也就此建立。 等到周王朝建立后,姬发寻找太爷爷的两个后代,最终在吴地找到了他们的后人,他们已经在吴地扎根,并且成为了当地的领袖。 于是乎,周武王姬发顺水推舟,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