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九八章 秦皇历三年! (第4/5页)
如果让这所谓亡秦预言发酵,或许会给大秦带来一些祸患,但,赵玄可不会按那些余孽的常理出牌,直接出动禁军将这些犯禁之人镇压。 所谓流言蜚语,有着百姓们传开,自然就不会起到什么作用。 只要大秦国本稳固,那些流言蜚语根本就起不到什么作用。 东宫。 “殿下。” “不知召臣前来有何吩咐?” 李斯躬身对着赵玄一拜。 “廷尉加大对余孽的搜捕,并昭告天下百姓,发现余孽踪迹,提供情报者,最低赐十金,最高赐百金。” “一旦发现余孽,廷尉可与郡兵配合动兵。” “孤,要让这天下无那些余孽的存身之地。”赵玄冷冷的说道。 “臣领诏。” “定会让那些余孽无法在我大秦存身。”李斯躬身一拜,直接领命。 “陈松。” “传诏谕去相府,全力施行国策,大秦诸卿全力配合。” “半年之后。” “孤要看到大秦国策大成,完成真正一统。” 赵玄又威声说道。 “臣领命。”陈松躬身一拜,立刻退了下去。 看着这偌大的东宫大殿,赵玄脸上带着沉思:“国运之魂,运朝之本,只待国策大成,大秦炎黄凝一,便是我立大秦运朝之时,而那时,也是真正开启大秦修炼之世的时刻。” 在赵玄的期望之中。 时间逐渐流逝。 犯禁的儒生,书生。 被廷尉查出了全族之后,全部被擒,然后于咸阳之外,一缕坑杀,所牵扯的超过了数万人。 但为了大秦国本,他们死不足惜。 而他们的死也极大震慑到了藏身于大秦疆域的余孽,还有那些有心人。
秦皇历三年。 这是自中原一统,炎黄凝一,嬴政称始皇帝后所定下下的年号。 大秦一统,山河归一。 大秦的政务虽然繁忙,在嬴政,赵玄父子掌国处政下,还有大秦朝臣全力以待推行国策下,一切都有条不紊。 而那些亡国余孽在赵玄加大力度的搜捕,民间百姓在重赏之下也是选择了检举,最终他们也被彻底压下去了,就算还有一些阿猫阿狗,也抬不起头来了。 秦王殿! 一如既往。 乃是大秦最威严之地,大秦的一切政令都出自这大殿内。 “山呼。” 曹宁一声大喝声,响彻朝堂。 “臣等参见始皇帝。” “大秦万年,始皇帝万年。” “臣等参见太子殿下。” “大秦万年,太子殿下万年。” 大殿之上,满朝文武捧着朝笏,向着王位上的嬴政,阶梯上的赵玄参拜。 “诸卿平身。” 嬴政微微一笑,一抬手。 “谢始皇帝。” “谢太子殿下。” 如同往常朝会,礼毕之后,群臣归于坐席。 今日的朝堂之上。 文武齐聚。 哪怕是镇守一方的四个上将军都归于咸阳了。 上将军回归。 这并不仅仅是大秦朝堂即将有大事发生,更代表着如今大秦四海升平,山河安稳。 “有本奏,无本退朝。” 曹宁大声喊道。 “启奏始皇帝。” “老臣有本启奏。” 吕不韦捧起朝笏,大声道。 “仲父请说。” 嬴政一挥手,看向了吕不韦道。 “自两年前,太子殿下立定大秦国策,定国本之时,如今我大秦已经完成了国策施行,天下归一。” “如今的大秦。” “不仅仅是天下疆域一统,更在人伦,文字,钱币,习俗,一切都归于一统。” “此等之功。” “堪称千秋万古之绝世。” “始皇帝与太子殿下,当名留青史,万世留存。” 吕不韦带着一种震撼,大声的说道。 “山河一统,文化一统。” “车同轨,书同文…当为大秦贺,为始皇帝贺,为太子贺。” 满朝文武齐声高呼道。 为如今的大秦盛世,他们更是有着慢慢的自豪感。 今夕的大秦。 可谓是开创千秋万古,超越了曾经任何一个王朝,超越曾经任何一国。 天下凝一,文字归一,文化一统。 除了大秦之外,又有哪一个王朝能够做到? 而作为这一个王朝的大臣,纵然过去千秋万载,他们的名字也会记入在浩瀚的史册之中,名垂青史。 为官一方。 封疆大吏。 除了是追求抱负和权柄荣华以来,名留青史又有谁不想呢? “哈哈哈。” 听着朝堂上的庆贺,嬴政也不由得大笑起来。 随后。 嬴政看向了赵玄:“大秦真正的一统,国策凝一,这可并非朕之功,而是太子之功。” “若非太子提出的国策,若非太子全力施行,若非太子创造纸张,若非太子创印刷术,我大秦又如何能够完成这等强盛?” 赵玄笑了笑:“父皇谬赞了,若非父皇全力处置朝政,儿臣也只是空有国策罢了。”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