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八十九章 安内 (第3/3页)
部驻防汀州宁化县,为大军筹措粮草,守护后方。
郑兴部两万人,则依旧留守汀州府治所在的长汀县,镇戍闽地。 他当着诸将的面,亲自给总兵杨耿与黄山两人各去信一封,对两人恩威并施,令两人合兵进军邵武黄土关。 对于两人,郑森还是希望能够不动兵戈,便使其俯首。 杨耿是为郑家征战多年的老将了,曾经为郑家出生入死,也是一员大将。 至于黄山,郑森不是很喜欢这人,他在郑芝鹏麾下,极尽阿谀奉承,为人略显刻薄。 郑森麾下左副帅刘国轩认为,这两人没有第一时间上表忠心,必然是早有反心,为了以防万一,还是应当挥军北上邵武府。 一来,可以震慑宵,二来也可以自邵武府境内,威胁建昌府。 两府交界之处,北有杉关,南有黄土关,皆可直趋建昌境内。 走北路杉关,可直捣建昌府治所在的南城县。 走南路黄土关,可急袭新城,往西北,可取南城,往西南,可攻南丰。这样一来,便可直接绕到广昌清军的背后,出其不意。 对于刘国轩的建议,郑森觉得乃是上策之选。 若是他率军插入建昌府腹地,那广昌的清军为了不陷入被南北夹击的局面,一定会撤退。 这样一来,也算是围魏救赵,解了宁都之危。 郑森细细一想,这样只要他进兵足够迅速,甚至可以闪击抚州府,届时,吉安府的清军也会如芒在背,而死守万安一线的明军也会压力倍减。 右副帅林胜也十分赞同左副帅刘国轩的计划,于是三人详议一番后,决定挥师北上。 三日后,十一月十一日,郑森部八万人马,自安远寨拔营北上,开赴邵武。 与此同时,大明福建巡抚张肯堂率军两万,自建宁府移驻邵武府泰宁县。 闽地之变的消息,张肯堂已经得知,他第一时间就派遣亲信走水陆两路,往杭州呈奏。 在得知驻军顺昌的总兵黄山忽然兵进邵武之时,张肯堂火眼金睛,立马就看出了黄山心怀不轨。 于是他赶紧点起本部两万人马,火速进入邵武,驻扎在了泰宁县,监视黄、杨两部人马的动向。 这一日,郑森率军路过泰宁,他策马入城,准备与巡抚张肯堂见一面。 泰宁城内,巡抚衙门。 张肯堂亲自相迎郑森于衙门门前,这让郑森感动不已。 无论是官职,还是年纪,张肯堂都不必如此。 “大木,许久不见,你更精壮了!” “抚台大人降阶相迎,大木心中惶恐!” “哈哈哈,你出兵为张总理解围,今日老夫亲自相迎,你当受的起!” 完,张肯堂便拉着郑森的手腕,将他拉进了衙门院内。 张肯堂边走边絮叨,就像是一个和蔼可亲的长辈一般,对郑森嘘寒问暖。 郑森心下轻轻一叹,这几年,这位巡抚大人在福建的处境,可谓是十分憋屈。 他虽名为福建巡抚,可实际上能控制的只有建宁一府之地。 其余地方无论军政,基本都掌握在郑氏的手郑 他这个巡抚,几乎是有名无实。 郑森今日原本是来与张肯堂拉近关系的,没想到被张肯堂的热情弄得有些不知所措。 入了堂内,两人就座,张肯堂那副慈祥的面容,让郑森的心情安定了不少。 “大木,你率部北上,是因为黄杨二人吧?” “老夫看来,这二人绝非善类,南安伯执掌郑家之时,他们尚且不敢造次。” “现在汝父禅位,这两人必心生异念。” “你当谨慎应对才可。” 张肯堂轻轻一叹,脸上略显愁闷。 这两人拥兵六万,一旦作乱,后果不堪设想。 郑氏权力的交接,总不会少了血雨腥风。 所以张肯堂才匆匆率军赶赴邵武,提前防备。 “唉,抚台大人,家父嘱咐子,内事不决,可问抚台大人。” “抚台看来,这二人,我当如何处置?” 张肯堂闻言,心中有些诧异,没想到郑芝龙会让郑森向自己问计。 这么多年,郑芝龙这个闽督死死的压制着他这个闽抚。 虽然谈不上针锋相对,可关系也十分僵冷。 “若是汝父,你觉得会怎么做?” 张肯堂沉吟一瞬,开口反问郑森。 郑森一愣,若是父亲,会怎么做? 那必然是将祸患消弭于襁褓之内,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直接拿下两人。 正当郑森沉思之际,忽然有抚标夜不收急报。 “报~启禀抚台,黄杨两部,出杉关,往江西境内去了!” 郑森脸色剧变,拍椅而起。 张肯堂只是神色沉重的点零头,这两人反叛,倒也在他预料之郑 感谢鲈鱼的打赏!!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