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二百八十九章 安内 (第2/3页)
朝镇。 抚标监军余应桂督军两万,自富田镇退守复笥山。参将刘汝魁率军两万,撤徒了复笥山以东的表湖镇。 而清军则全线占领了泰和一线,负责攻略赣南的总兵柯永盛将兵八万,进据泰和。 参将徐恩盛率军一万,驻军泰和以西的旱禾镇,参将郝效忠率军一万,进占泰和以东的富田镇。 副将李国英,率所部三万人马,驻军在吉安府府治庐陵县,为前线兵马督粮。 万安县,成了明军在吉安府的最后防线。 一旦万安县没有守住,那么江西的明军就只能被压缩到南安府与赣州府两府之地。 南攻的清军十分精锐,皆是清军中的步卒劲旅。 总兵柯永盛麾下,尤擅山地作战,故而清军屡战屡胜。 反观明军,依托老弱新兵,能坚守到现在而没有全线崩溃,已经是难能可贵。 江西巡抚旷昭向四省总理张国维发来了急件,清军正在整顿兵马,不日便会进攻万安。 以他麾下的兵马,实在是难以抗衡,故而请张国维整备赣州府,若战事不利,他将放弃万安,率全军退保赣州府。 人在宁都的张国维得了旷昭书信,知道万安事急,得赶紧想办法,必须将清军阻击在赣州府之外。 因为赣州府多山地丘陵,地势险绝,一旦大军退保赣南府,清军只需要封锁咽喉要道,便能将己方兵马困在这赣南的崇山峻岭之郑 到时候,想要反攻,定然困难重重,胜机渺茫。 无奈之下,张国维想到了郑森,于是便火速遣祁彪佳持总理符节,前往安远寨游郑森入赣。 祁彪佳知道局面十万火急,不惜年迈之躯,一路疾行,至安远寨郑 站在大寨中军衙门前,祁彪佳理了理散乱的发丝,捋顺了衣袍,手中持着节杖,昂首阔步的走了进去。 郑森坐于案前,见来者是个发色斑驳的老者,心下暗叹一声,便知江西局面已成累卵之势。 “大明右都御史、四省总理张国维幕下,户部主事徐孚远,拜见世子!” “先生快快请坐!” 祁彪佳还不知道闽地之变,也不知道郑森已经决定率军入赣。 所以他先是开口寒暄客气了几句,然后才问及正题。 “不知世子对江西战局有何看法?” “江西,乃明清江南决胜之地。” 郑森的话可谓是一针见血,令祁彪佳眼前一亮。 没想到这位年轻的南安伯世子,竟然有如此眼光。 他原本还担心,这位世子和郑芝龙一脉相承,没想到见了面后,才发现其与郑芝龙完全不同。 祁彪佳点零头,心中琢磨怎么引出请其出兵的话题。 这时,郑森忽然道:“先生,我已知您来意。” “我郑森乃大明南安伯世子,身受皇恩,岂会坐视虏兵猖獗?” “先生不必多言,待我汇集兵马,整顿大军后,便率军入赣。” “快则三五日,慢则七八日!” 祁彪佳大喜过望,万分激动的站了起来,双手颤抖,不知所言。 他本来准备劝郑森出兵的千言万语,一句也没用上。 “世子有此大局之念,他日,必成伟器!” “先生一路劳顿,可在我军中暂歇,待我出兵之时,先生再随军回返,如何?” “世子美意,老夫心领,只是总理盼望殷切,我需将此喜讯,火速传回宁都才校” “好罢,既然这样,那就请先生转告张总理,闽兵绝不负国负民!” 祁彪佳点头,郑重应下,顾不上休息,即来即走,想要将这大的喜讯赶紧送回去。 只要郑森出兵,他麾下的数万兵马,必定能一转赣南局面。 清军急攻虽甚,明军却且退且守。 这时,郑森奇兵突出,清军定然震动。 郑森亲自将祁彪佳送至安远寨门,并且将闽地的变故也一并告诉了他。 郑芝龙禅家主之位,请辞闽督的消息,让祁彪佳震惊的久久合不拢嘴。 他没想到,颇有藩镇割据之象的郑芝龙,竟然能如此明智的急流勇退。 祁彪佳不禁暗叹,这郑芝龙不愧是一代枭雄! 敏锐性不是一般的高,他一定是预感到了什么,所以才会有这样的选择。 他为儿子郑森铺路不假,可这背后,一旦深想,未尝没有预见了下大势的可能。 看来江湖上誉其为“龙智”,也不是空xue来风。 祁彪佳揣着这个一般大的喜讯,催马扬鞭向着宁都奔去。 马背颠沛,路途崎岖,一把老骨头就像是要散架一般,却也难以消除祁彪佳心中的火热。 这是从他随着张国维来到江西后,最高心一日! 秋风走马,沙场快意,江西攻守之势,将易也。 送走祁彪佳之后,郑森大会帐下诸将,正式宣布择期兵进江西,收复失地。 诸将皆摩拳擦掌,兴奋不已,按捺不住地纷纷请战。 郑森仍令中权营陈俸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