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八十七章 儿只有缟素复仇,以结忠孝两全之局 (第3/4页)
情作甚?” 周瑞一通劈头盖脸的责问,令堂中的诸将皆脸色难看起来,满眼都是不平之色。 郑森却是十分冷静,脸色如常,周瑞是他父亲郑芝龙从海上起家之时,就一直跟随的家将老臣。 也是从看着他长大的叔伯长辈,对郑森而言,周瑞并不是外人。 “父亲是大明的福建总督,我等是大明的闽镇兵马,而今友军有难,怎么坐视不理?” “况且我等也未与清兵交战,只是折道移军。” 郑森皱着眉头,望着端坐着的周瑞,语气中带着些许质疑。 自从父亲给他下了不得援赣的军令,他心中就一直狐疑不解。 江西之地,乃九州中枢,联结东南西北各省,是下富饶之地。 而今清军南下,攻略江西,福建与江西唇齿相依,若江西丢失,福建便会直接面对清军的兵锋。 白了,江西就是福建的屏藩,按照常理,援赣就是保闽。 可是父亲却反其道而行之,这让郑森十分不解。 他一度怀疑,自己的父亲是不是目光不够长远,看不到这其中的厉害关系。 周瑞听了郑森的话,先是一阵长久的沉默,随后化为了一声哀叹。 “你要记得,你们吃的不是大明朝廷的粮饷,而是伯爷的!” “你郑森,是南安伯郑芝龙的儿子,永远姓郑!” “你是伯爷最看重的儿子,未来未尝没有接手郑家势力的可能。” “还是听伯爷的话,不要忤逆于他。” 周瑞语重心长地劝道,他知道郑森年轻气盛,血气方刚,做出这样的举动,倒也是能理解。 但他是郑芝龙的儿子,君君臣臣,父父子子,怎么能违背纲常伦理? “我没有忤逆之意,难道周叔伯看不出赣南之重吗?” “赣北已丢,若赣南沦陷,我闽地岂能独善其身?” “兵者,牵一发而动全身,大局成于微末,胜败决于细节。” 郑森直抒己见道,还是觉得父亲的决定,是错误的。 他的心中,还关心着大明国祚的存续。 “大木啊大木!算叔伯求你了,撤回宁化,老老实实的听从伯爷的安排吧。” 周瑞见郑森坚持己见,苦口婆心的劝道。 他从看着郑森长大,早已有了深厚的感情,他也不想看着郑家父子两人生出嫌隙。 “撤军?我驻守安远寨,有何不可?这里可是我汀州治下。” 郑森惊奇地问道,安远寨本就是汀州的地方,驻军在此,乃为常事,为何要让他撤回宁化? 面对郑森投来的质疑目光,周瑞眼神忽闪,面色犹豫。 郑森察觉有异,双眼瞬间一眯,缓缓向前两步,神情也冷峻起来。 他似乎从中嗅出了不寻常的气味,周瑞对他从都是有话直。 可现在却是吞吞吐吐起来,实在是反常。 堂中的诸将也察觉到了一丝异样,接连站起身来,齐齐看向了周瑞。 “唉!大木,交出兵权,老夫带你们撤回宁化,就什么事情都没有了!” “叔伯,咱们从来都是交心之言的。” 周瑞抬眼,看了看已经长成英俊青年的郑森,甚是怀念当初陪护他的日子。 郑森确定,一定是有什么大事,令周瑞难以启齿。 犹豫了半,周瑞忽然狠狠拍了拍厚实的桌案,长叹一声,开口道:“伯爷,他要降清!”
轰~ 这句话,就像是崩地裂一般,狠狠地冲击了郑森的脑袋。 堂中诸将,也是目瞪口呆,失神无言。 堂中一片寂静,呼吸可闻。 郑森的心中,就像是海澜蔽日,不周倒塌。 怪不得父亲不许援赣,怪不得不让驻军安远寨! 为什么?为什么要降清啊?!! 我闽地有控弦之士二十万,有横海蛟龙上千艘,怎可俯首降虏! 想我郑森,自幼有冠军之志,长驱虏骑三万里,勒名燕然扫胡氛。 满怀报国之志,而今却有志难酬!哀哉,悲哉! “为什么?” 郑森缓缓摘下了自己的亮银凤翅盔,语气苍凉地问道。 他的眼角,两行清泪簌簌而下。 周瑞神色痛苦,闭眼扭头,答道:“洪承畴许了三省王侯之位,连月劝降书信不绝,又赠金银数车,佳丽百十。” “伯爷本未动心,可洪承畴言辞犀利,威逼利诱。” “又使人策反你的几位亲叔伯,皆许以高官厚禄。” “就连二公子和三公子都动摇了。” “如此手段之下,伯爷又岂能坚持的住?” 郑森明白了,原来是洪承畴搞的鬼! 这是在分化郑家,策反自己的几位亲叔伯,来逼自己的父亲做出选择。 若是父亲坚持不降,很可能会导致郑家四分五裂,内部大乱。 当然,他其实也明白,洪承畴许诺的三省王侯,父亲定然是有所意动,否则也不会连月互通书信。 洪承畴,好厉害的手段,远交近攻用的是炉火纯青。 攻赣招闽,导致江西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