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七十七章 帝之落子 (第3/4页)
真的不行,那就只能赶紧换帅来平定朝中流言蜚语,稳定人心。 兵船起行,顺江而下,直往武昌府而去。 站在码头,金砺的心情就像这滔滔不绝的江水,奔涌翻腾。 跟在身后的副都统吴汝玠一脸便秘之情,见左右亲兵相距甚远,便声问道:“都统,皇上有何吩咐?” “唉,岂无安边书,诸将已承恩。” 吴汝玠一听,便明白了此番变故,定然与朝中争斗有关。 佟岱听不明白金砺的话,但也能嗅到几分气味。 皇上登基不久,就遣心腹近臣来犒赏一旗都统,实在是耐人寻味。 江上清风游,水下激流深。 百里沙洲处,浮萍皆无根。 掷浪击绝壁,回旋吞白鸥。 折翼身死时,鱼鳖争食rou。 回城路上,金砺没有骑马,每一步,都在沉思之郑 吴汝玠跟在其身后,脸色万分纠结。 佟岱向两人告辞,往军中巡察,处理营务。 大军已经在江陵休整多日,粮草也都囤积的差不多,只等梅勒章京佟养和的一万兵马抵达,便可兵发松滋,会战叛军。 回到府衙,金砺坐在堂上,无心理事,显得有些心不在焉。 吴汝玠坐在堂下,沉默不语,他似乎已经下定了决心。 忽然,有士卒匆匆跑入,急报道:“启禀都统,松滋求援,明军一万,叛军五万,从西、南、北三路分进合击。” 金砺一惊,连忙起身,问道:“消息可准确?” “千真万确!来人乃是副都统阿尔津麾下巴牙喇。” “居然已经和明军联手了,动作竟如此之快!” 吴汝玠忽然起身,道:“事不宜迟,当速发援兵。” “松滋虽不及江陵险要,但也不可轻弃。” “失了松滋,我军只能固守江陵,无有退路了。” 金砺点点头,吴汝玠的不错,松滋、澧州、常德三地,南北一线,直通湖南西部。 丢了松滋,湖南的明军便会在两湖西部开辟根据地,打通南北通路,继而大举北进。 正当金砺准备下令向松滋派遣援军之时,忽然间,他到了嘴边的话又硬生生止住。 吴良辅的话,瞬间在脑海中回荡起来。 “唉,罢了,速令阿尔津,全军东撤江陵,放弃松滋!” “遣快马往潜江,通知布什库,命他开始筹集粮草,加固城防,随时做好迎接大军的准备。” “还有,传令佟养和,叫他不用南下了,火速回防承府,无我军令,不得擅动。” “守吧,守吧,守着吧。” 金砺发出了一连串的军令后,苦笑两声,就像是被抽干了力气一般,坐回了椅子上。 吴汝玠微微一叹,转身离开了府衙,前去执行金砺的军令。 这其中的弯弯绕,他已经看明白了。 皇帝,这是不让他们打王辅臣啊! 现在最想消灭王辅臣的人,是什么人? 自然是英亲王阿济格,阿济格又是什么人?是镶白旗旗主,是摄政王多尔衮的胞弟! 王辅臣的反叛,令阿济格颜面大失,也落下了被人诟病的口实,朝中的政敌定然抓住了机会,大力攻讦。
只要王辅臣造成的负面影响越大,阿济格就会越难堪,处境也会更加不利。 到时候攻讦他的就不只是对手了,还有那些见风使舵的墙头草也会趁机加入,所谓墙倒众人推,如果没有倒,那只是因为推的人还不够多。 皇帝密令固山额真金砺放水,就是想让王辅臣闹的再大一点,再狠一点。 这样一来,针对阿济格的人就会越来越多,朝中声讨阿济格的人也会狠狠发力。 阿济格一旦陷入窘境,便可趁机摘了其靖远大将军的名号,勒令其回京述职,剥夺兵权。 在整个陕西,阿济格麾下的满汉蒙正兵辅兵总计高达七十万,尽管不是都直接听其调遣,但也足够让皇帝与许多朝臣夜不能寐。 多铎兵败班师,叶臣身死,阿济格成了多尔衮最后一个手握兵权的外援。 皇帝这是看多尔衮连番断臂折翼,准备趁他病要他命了! 收拾了阿济格,多尔衮在朝中的话语权,便会大幅衰弱。 当初支持多尔衮的也只有两白旗,其余六旗可全都是反对者。 这种时候,试想多尔衮还能稳坐摄政王之位吗? 吴汝玠也是原明军出身,对这种争斗他可再熟悉不过了。 金砺自然也是通透至极,皇帝给他的密信中,又是夸赞又是褒奖,虽然什么都没,但好像又什么都了。 这封密信,其实是他金砺的免死金牌,救命护符。 他这一番撤湍军令下达,甚至不用多想,很快弹劾他的奏折就会飞向朝廷。 摄政王多尔衮何其精明,必然能一眼看穿这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