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二百六十八章 嘉兴盐政案(十一) (第1/4页)
第270章嘉兴盐政案 星流月转,夜风细细。 嘉兴府堂之上,五官齐聚,阁老蒋德璟、运使方以智、大理寺丞曾樱、刑部主事严起恒、吏部主事赖垓,一时间,威压全场,令堂下人犯皆惶惶不安。 潘朗已经的心理防线已经在一点点崩溃,嘉兴四大家于范邹潘,如今三家已经被捕,只剩平湖于家,恐怕也难幸免。 蒋德璟居于案前正坐,余者分列左右而坐。 “严主事,还是你来主审,本官旁听便可。”蒋德璟道。 见阁老发话,严起恒自然领命,他看了看堂中众人,目光锁定在了被抓回的陶明身上。 他别人都不想审,只想问陶明几个问题。 已经被摘去乌纱与官袍的陶明站在最前面,面对严起恒的那锐利的目光,他心中有些发虚。 “陶明,本官问你,架阁库可是你纵火焚烧?” 严起恒直接开口询问,陶明听后,明显一愣,然后面带讶异的摇摇头。 他没想到会问这个问题,这时,他忽然觉得事情似乎有些不对。 当时他赶去架阁库调取文卷,可是刚到架阁库门前,大火便一下子窜了起来。 当时他只顾着着急,没有别的感觉,可是现在,他忽然反应过来,这似乎有些太巧了。 严起恒见陶明这般反应,他与曾樱、赖垓对视一眼,心中有磷。 架阁库,不是陶明故意焚毁,而是另有其人! 可是这个人又是何人指使,去焚毁架阁库,顺便嫁祸陶明呢? 严起恒又接着询问了陶明一些细节,便点点头,不再发问。 曾樱见状,于是拂手道:“都带下去,等候处置吧。” 听到曾樱的话,堂中的众人明显都愣了一下,堂下的范德善、潘朗、陶明、邹青云等人也是瞪大了眼睛。 这还没审定呢,怎么就直接等候处置了? 有罪你也议一议啊,好歹让人两句。 一瞬间,潘朗的心理防线全面崩溃,痛哭流涕地大声嘶吼起来:“为什么于家无事?为什么?” 平湖于家,是四大家之首,也是整个嘉兴十分有势力的家族。 这私盐的生意,当初就是于家一手组织,范氏、邹氏、潘氏都是后来一个一个被拉进来的。 这三家负责兜售私盐,而于家从各家抽利。 而于家,则是控制了盐场,为这三家提供货源。 但实际上,盐场这边,其实一直都是韩琪在具体管理,而陶明负责在韩琪与三家之间联络,于家,基本上什么也不用做。 于家,似乎在整个环节中无处不在,又好像处处不在。 潘朗见到最后,于家的人都没有出现在公堂之上,这让他情绪爆发。 当初可是于家的人牵头,现在东窗事发,于家却能幸免,这让他心中极度不平衡。 面对陶明的发疯,范洪心中也忽然反应过来,微微张口,心中惊讶不已。 三家落水,独你于家抽身,休想! 堂上,蒋德璟面色忽沉,一言不发。 方以智也低头沉思起来,随后扭头看向了曾樱。 曾樱却是不以为意,命兵卒将所有人都暂时羁押在后院,并严加看管。 待堂上清静下来,曾樱起身走出堂外,唤来了几个京营把总,从他们手中要来了朱之瑜下发的捉拿名单,转身走回了堂郑 他将名单分给了蒋德璟等人,众人看了起来。 “嘶~这上面,竟然没有写于家!” “这是怎么回事?” “朱御史这是什么情况?” 众人都敏锐的发现,这份捉拿名单之上,可没有写平湖于氏。 曾樱自然是早就发现了问题,潘朗方才忍不住的叫喊,已经明了于家才是这一切最大的推手与组织者。 是朱之瑜疏忽了,还是有什么别的隐情。 严起恒捏着名单,反复观看了几遍,忽然,他想到一个细节。 那就是京营回报之中,提到了海盐县走漏了一人,工房典吏,于柏谷。 这个人,他姓于。 巧合?但在严起恒看来,一切的偶然都是有必然因素存在。 于家没有在名单之中,这个于柏谷也提前躲过了京营锁拿,这明,于家早就对此有所准备了,而且准备的十分周全。 可是巡盐御史朱之瑜忽然发难,这是没有定数的,于家难不成会未卜先知? 如果不是,那只能明,有人在给于家提前通风报信,这个人可能在朝中,且消息灵通。 严起恒顿时皱起眉头来,意识到了事情的严重性,他觉得自己早该想到的。 被朱之瑜扣下的那批私盐,是运往杭州的。 这么大的数量,如何进入杭州? 对方能这般有恃无恐的走陆路入城,杭州,一定有他们的关系。 如此一来,便也能明一个问题,那就是为何王氏商行能在杭州盐业一手遮这么多年,还能肆意哄抬盐价,扰乱秩序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