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复国从始皇帝嬴政开始_第二百六十七章 嘉兴盐政案(十)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二百六十七章 嘉兴盐政案(十) (第4/4页)

的气氛更是让他觉得胸闷气短。

    忽然,堂外传来了动静。

    一队士卒走来,潘朗不敢动弹,只能拼命用余光去看。

    “末将京营把总杜登春,奉命缉拿桐乡范氏到案!”

    完,就见京营的士卒押着范氏父子四人来到堂上。

    范德善是致仕官员,有功名在身,可以不跪而受审,所以站在了潘朗身边。

    范洪与两个弟弟则是跪在了一旁。

    潘朗脑中一道霹雳,范氏,也没了!

    一刹那,他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恐惧,在周身蔓延开来。

    曾樱依旧是没有话,只是点点头,杜登春便拱手退下。

    堂中静极了,潘朗甚至能听见身旁之饶呼吸声。

    他此刻,脑中已经一片混乱,不断的擦着额头的汗珠。

    就这样,堂官不问话,就这么硬生生耗着。

    范德善想主动开口,可是他没有脸面话。

    范洪垂头丧气,眼神无光,其余二子则低着头,各有心思。

    曾樱也不着急,时不时端起茶杯喝上两口,润润干燥的嘴皮。

    大约快半个时辰后,海盐县的许成奉等人也被押到,跪在了堂外的院子中候审。

    那把总汇报了情况,海盐县工房典吏于柏谷消失,全城搜捕亦无收获。

    曾樱与严起恒对视一眼,两人都起了疑心。

    这次行动,是出自朱之瑜的指挥调度,而且是自秦驻山盐场开始,按理来,不可能有走漏消息一。

    于柏谷是碰巧不在海盐县,还是提前得知了风声?

    如果是提前预知,那这风声,是从何而来?

    赖垓也意识到了这其中的问题,虽然于柏谷只是个工房典吏,有无他都可,但是他消失的背后,或许还有什么蹊跷。

    许成奉跪在院中,面无表情,十分平静。

    又回到了熟悉的地方,他曾陪着陶明在这里渡过了好几年的时间。

    那会儿还是崇祯年,陶明在这里治理刑狱,日日cao劳,废寝忘食,他常常陪其熬到夜深人静之时。

    时光,还真是不饶人,这一晃,快十年了。

    跪在许成奉侧后的杨吉苗就没有这般淡定了,浑身抖成了筛子,就像是刚出窝的鸡仔一般。

    许成奉瞥见,不屑地笑了笑,仰头望向了无垠的星空。

    现在,就剩嘉善与平湖两处的人犯到案了。

    曾樱喝着茶,算着时辰,这两处距离嘉兴城都差不多远,差不多也该到了。

    刚放下茶杯,门外就传来了动静。

    三人都看向了衙门大门,只见,两个身穿绯红官袍的人率先走了进来,身后跟着数名官吏。

    曾樱一看,便知道是驻在嘉善县的蒋阁老与盐运使方以智来了,于是立刻起身,下堂迎接。

    “下官曾樱,拜见蒋阁老,方运使!”

    赖垓与严起恒也纷纷行礼问候,只见那绣着锦鸡补服的红袍官员,伸手虚扶三人,笑道:“几位果然是朝廷干才,短短几日,便将地方蛇鼠一网打尽!”

    “阁老谬赞,此间功绩,可不在我三人之身。”

    “哦?那是何人手笔,竟如此犀利!”

    “回阁老,一切皆是巡盐御史朱之瑜之谋划,下官不过是依计行事。”

    蒋德璟面上一喜,没想到破局的竟然是个御史,心中开始对朱之瑜好奇起来。

    “朱御史何在?”

    “回阁老,朱御史尚在秦驻山盐场坐镇。”

    蒋德璟点点头,扫视了一下堂中跪着的诸犯,长长出了一口心中的闷气。

    自他到了嘉兴以来,就是这些人联手令他寸步难校

    他是阁老,很多事情不能亲自下场与他们较量,而运使方以智手中又无兵马,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动不了他们。

    所以两人只能暂驻嘉善,在知县李陈玉的庇护下,等待朝廷支援。

    现在好了,朱之瑜一举打破了这嘉善的大网,狠狠出了一口恶气。

    站在蒋德璟身旁的,就是浙江都盐转运使方以智,年轻的他现在和蒋德璟一个心情,所有的憋屈总算得到了释放。

    他本来还满怀一腔抱负,准备在嘉兴为潞王梳理革新盐政。

    结果没想到地方官府糜烂败坏到了这种地步,他到嘉兴城的第一,就被来了个下马威。

    即便是提前发去了牌票,可也没有人搭理他。

    推官陶明以没有知府为由,不愿配合方以智。

    想要重新开设盐运使衙门,结果被各种阻挠,潘家甚至还宴请方以智,明里暗里包含了威胁利诱之意。

    方以智愤怒不已,可也看透了嘉兴官府已经烂透,不堪使用,于是在禀报蒋德璟之后,两人便决定先保全自己,向朝廷求援。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