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一百七十一章 蒙毅 (第1/3页)
第173章蒙毅 陕西承宣布政使司,临潼县。 街上,行人稀少,偶尔行过几辆马车,车夫呼喝着挡路的乞丐。 衣不蔽体的流民蹲在阴暗的巷中,似乎有些畏光。 老旧残破的城区内,牌楼倒毁,坊门塌陷,店铺前,门可罗雀。 几个巡街的衙役油光满面,剔着牙走在街上,辫子吊在背后,精贼的目光四处搜寻着。 “头儿,听汉中那贺珍投降了。” “可不是嘛,贺珍被西军打的毫无还手之力,只能投靠咱大清了。” “西军拿下了南郑与汉阴,洋县与西乡的胡向化与孙守法要被夹击了,这两上面要派援军过去了。” “怪不得叫咱抓壮丁呢,原来是要大军出征了。” “这回英亲王调集了几十万大军,要一举拿下汉郑” 几个衙役寻到了几处流民聚集的巷,抽出刀来,开始挑人。 点了十几个个头大的,便押着他们返回县衙交差。 临潼县衙,门前聚满了衙役们抓来的民夫壮丁,典史正在清点着人数。 “王班头,这等瘦弱之人,如何做得苦役?” “我的典史大人,您上任不久,还不知道,这个月已经抓了五批了,若不是县中男丁几乎抽空,我也不想拿这些流民糊弄事啊。” 王班头是本县老吏了,对那典史翻着白眼道。心中却是十分看不起此人,几前,上面派员下来整治吏治,白了就是卖官。 王班头本想趁机捞个典史当当,拿出了攒了多年的家底想要买官,却不想半路被人截胡。 眼前这个七尺身躯的汉子也不知是何身世,竟拿出了五两黄金,独占鳌头,拿下龄史之位。 这让王班头心中对其嫉恨不已。 那典史叹了口气,看着眼前一群萎靡不振的瘦弱流民,面色多有怜悯之意,但一瞬间,目光中似乎有些许暗喜。 这时,昨日才上任的县令走了出来,捏着鼻子厌恶道:“还不快快出发,磨磨蹭蹭,误了期限,心被治罪。” “是,大人,这就启程。”那典史低眉听命,带着衙役押送这批壮丁前往鄠县西南。 王班头看着远去的队伍,心中十分解气,正是他向新来的县令进谗言,打发这典史率队押送苦役往黑水峪。 在黑水峪至柴家关一线,驻扎着内大臣何洛会的五万兵马。 子午谷便在柴家关东南,何洛会在此驻军,就是为了控扼秦岭,防止汉中贺珍部向北逃窜。 临潼的男丁便是全部被抽去何洛会的军中做苦力,他们要清理子午谷,为何洛会自子午谷兵发汉中做准备。 送走了那批苦役,县令却依旧是愁眉不展。 “大人,内大臣的军令已经完成,您为何还心事重重?”那班头是老油子,凑到县令身边,腆着脸笑问道。 “陕督那边还要求修缮城池,恢复民生,现在县里满眼看去,尽是老弱妇孺,如何是好?” “这......” 那班头却也答不上话,只能尴尬一笑。 县令摇摇头,叹着气转身朝着街上走去,他要去看看现在县中的情况,半月之后,陕西总督孟乔芳便会巡视临潼。 王班头带着衙役们紧随其后,护在那县令身边。 走在县中原本最繁华的主街,满目凋敝之象,就连往日莺歌燕舞,纸醉金迷的销金窟都冷冷清清。 行脚郎中举着幡子,挂着葫芦,肩上挎着皮箱迎面走过,口中喊着号子。 市集上,只有零星摊贩,一个算命的摊子有些扎眼。 在那摊子后,一家门市正在做工,里面传来了叮叮哐哐的声音。 “竟还有店铺新开?真是奇怪。” “大人,这家的打听过了,叫王记包子铺。” “王记?莫非是王家的产业?” “的不知,想来是了,否则怎么在此时节开店,寻常人可赔不起。” 县令点点头,张望片刻,心中有了数。 王家或许是听闻了陕督要来临潼,所以嗅到了什么商机,提前在此布局,倒也合情合理。 前行少许,来到算命摊前,摊主是个仙风道骨的老道,面黄肌瘦,但看上去精神尚佳。 “贵人可要算命?” “也好,算一卦看看。” 那老道白眉垂至脸颊,长须飘在胸前,瞧了瞧来人面相,又神神叨叨地掐指算了起来。 王班头殷勤地掏了几个铜板放在了桌上,眼中充满着敬畏。 平日在县中,他买东西从不掏钱,但这算命的可不一样,不能冒犯了老神仙。 “贵人正身处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